对于网上讨论的建设项目业主疫情防控方案题,以及四案九制度是什么?的话题,想必网友都是很想知道,下来听小编解说。
一、四案九制度是什么?
四箱
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020年复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2020年开学前后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计划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师生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九大系统
2020年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
2020年开学前后疫情防控早中晚巡查制度2
2020年因病缺勤原因追踪登记系统3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复课证明检查制度4
2020年疫情防控师生健康管理制度5
2020年预防接种证检验制度6
2020年疫情防控校园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7
2020年疫情防控卫生、通风、消制度8
2020年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体系9
2020年新型冠状病肺炎(COVID-19)防控指南及各岗位消操作方法及要求-详细,
二、2023年4月重庆市养老院疫情防控预案最新版本是多少?
,总体思路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强化底线思维、风险意识、题导向。
无症状感染者和流感的叠加干扰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养老服务机构最主要的疫情风险。
坚持“人群同时预防、均衡部署”的方针,聚焦COVID-19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细化落实各个防控环节。
同时,根据疫情风险程度,适时切换机构防疫级别,实现扩缩平衡。
坚守“非必要不外出、非入院严防护”的底线,把握必要的防疫平衡,防止“一刀切”现象,杜绝一切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对需要进入养老机构的人员落实措施。来严格保护。
二、防治措施
为应对流感与COVID-19共存可能带来的风险,养老服务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应
1-优化健康监测管理。
加强对拟进入机构人员以及机构内老年人、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在进行常规体温检查后,还要密切关注自己是否出现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如喉咙干痒、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等。
对于有呼吸道症状的老年人,要加强健康监测,尽量安排他们居住单人房间,佩戴口罩;有呼吸道症状的员工应先下班,不要与其他老年人密切接触;有呼吸道及其他可疑症状的人员不得进入机构。
员工出现发热症状,应立即第一时间向所在养老院报告,防止迟报、隐报、漏报,并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
2-规范员工通勤。
上下班员工要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口罩,随时消双手,保持安全距离。
通勤员工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必须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严格遵守“手卫生四时刻”接触服务对象前、服务传递过程中、接触服务对象生活垃圾后、清理环境后。
通勤员工和固定设施员工在室内工作时应佩戴口罩,并错开用餐和休息时间。
3、加强医院老年人出入管理。
对确需外出办事且当天能返回机构的老年人,在办完审批手续并向机构负责人说明去向和理由后,机构不得安排工作人员陪同他们。返回医院后,要严格履行承诺、登记、消等手续,如实报告外出活动情况。
临时外出工作的老年人,外出时应全程佩戴口罩。他们不被允许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也不被允许离开家。返回医院后,可以不再安排隔离观察,但应加强健康监测,尽量住单间。
暂时外出就医的老年人返回医院后,应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返院之日起7天内,应住在医院单人房间,单独用餐,不与其他老人近距离接触。
如果确需与医院内其他老人接触,应佩戴口罩,并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4-实施字符检查。
进入养老服务机构的食品原料、快递、包裹等物体所有表面,特别是进口冷链食品,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消,并必须留在养老服务机构入口处。机构停留30分钟,然后送入机构。
5、建立密切接触者记录制度。
完善机构内分区管理制度,建立机构内老年人和员工日常密切接触者台账,做到每个人的日常密切接触者可追踪、可查。
6-规范老年人在医院的活动。
机构实行分区管理的,老年人在护理区域内活动不受;如果机构不实行分区管理,老年人应科学佩戴口罩,并在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的情况下进行活动。
有序恢复机构老年人就餐。
7、探索“非接触式”家属探视方式。
引导养老机构通过构建更贴近真实场景的视频交互方式,增加老年人与家人的日常互动;他们还可以选择指定特殊区域的参观方式,引导游客通过玻璃等物理介质进行参观。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配备谈话音响设备,减少不必要的直接接触。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落实。
严格落实养老服务机构主体责任、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责任。
各养老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提前统筹谋划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坚决不松懈松懈。
各养老服务机构要进一步完善防控工作预案和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确保人员、物资、地点到位。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
各养老机构要及时了解掌握疫情防控新举措,为老年人及其家属做好政策讲解和心理疏导,争取更多理解支持,切实化解潜在不稳定因素。
三是强化监督落实。
巩固现有经验做法,推动养老院“六有三严”等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对检查中发现的题,现场提出并督促按时整改。
严格实行全院封闭式管理
疫情防控期间,佑灵敬老院实行封闭管理,不接受外人探访慰。老人不得离开医院,也不再接受新住院者。
如有特殊情况,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严格执行每日双检制度
1-建立老人及护理人员健康档案,每天两次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登记,对护理老人进行体温测量,查询健康状况,并记录备查。
2-如果老人生病,且不是突发大病,可以通过门诊等方式保守治疗,暂时不要外出就医。
患有常见病急需送医院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印发的《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敬老院老年人就医指南》执行。
继续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1-严格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工作时全程佩戴口罩,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2-全面清洁校园环境,每天收集垃圾,保持清洁卫生,设立废弃口罩专门回收点,对废弃口罩等防疫物品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3-按照日常消工作标准和规定,每天定期对餐厅、厕所、浴室、活动场所等人员聚集场所和易接触物品进行清洁消,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认真做好记录。
4-教育引导老年人避免共用个人物品,注意个人宿舍通风,落实消措施。
狠抓老年人饮食健康管理
1-实行“单独楼层、单独餐桌”、错峰就餐制度,防止老年人就餐时聚集。
2-食堂员工应佩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食堂采购人员或供应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生鲜肉禽类原料,摘除手套后及时洗手。
3、不得使用来源不明的禽畜,严禁购买食用野生动物。
4-严格执行食品样品保留制度,冷藏条件下保存48小时以上。餐具必须按照《餐具消卫生标准》高温消30分钟以上。
严格执行食堂餐具、用具的清洗、消制度。
提高全员防控意识
1-切实加强防护知识教育,组织开展COVID-19相关知识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和老年人掌握防护知识,教育引导老年人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2、通过宣传栏、标语、广播喇叭等形式宣传疾病预防控制、日常防疫等知识和相关法律、政策,营造群防群控、科学防控的氛围。
3-加强老年人心理疏导,畅通沟通渠道,及时化解疑虑和疑虑,引导老年人弘扬正气,坚决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确保疫情防护物资供应
1-根据防疫需要,准备口罩、手套、体温测量仪器或温度计等老人、护理人员所需的防护用品,以及洗手液、消水、酒精等消用品。
2-准备隔离室,用于对日后出现可疑症状的老人进行隔离治疗。
3、针对季节气候,为老年人储备防寒、防冻用品。尤其是开窗通风时,要注意避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感冒。
2023年养老院疫情防控政策及方案2
各街道、养老服务机构
我区养老服务机构严格执行疫情期间封闭管理规定,坚持“疫情防控和爱心服务”双重点,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为进一步减轻疫情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影响,保障运行顺利,现就专项支持政策通知如下。
1.落实机构运营补贴
敬老院采取封闭式管理后,将不再接受春节期间出院的老人返院。
为减少运营损失,经各机构调查并如实报告后,区民政局对封闭管理期内空置护理床位核实后,将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
2.增加支持型抗寒补贴
抗疫封城期间,街道公立养老院工作人员将获得一次性感冒冻伤补贴。
3.增加防控专项补贴
此次疫情期间,由于公共卫生清洁消频次和人员防护增加,隔离和护理工作量增加,各养老机构防控物资费用增加,区民政局将联系区慈善总会,实施爱心企业。定向募集资金作为一次性专项资金,用于补贴机构采购防控物资。
4、减免社会保险费
推动落实2月至4月养老服务机构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半。
2月至6月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减半。
五、养老服务安全有序开放
采取“先预约、后入住”的方式,恢复非禁止入院老人的返程和新增入院服务,恢复家属探视服务,加强人员出入管控。
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序恢复营业,引导老年人分时段到食堂就餐。
关爱特殊需要老人,组织上门居家养老服务。
各街道、社区要完善养老服务机构主要应急处置预案。
各养老服务机构制定养老服务有序恢复方案,报区民政局备案。
以上政策由区民政局负责解释。
中央和各省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新的支持政策并按规定落实。
区级政策按照优先、优先、不重复的原则享受。
2023年养老院疫情防控政策及方案3
为提高我院防控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院内老年人及全体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护理人员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养老院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专门制定了我院疫情防控政策方案。
一、目标任务
普及新型冠状病肺炎防控知识,提高全院职工和老年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完善疫情信息监测和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措施,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控新型冠状病肺炎在我院的发生和蔓延,最终实现“零病例”、“零感染”的目标。
二、组织领导
成立养老院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以院长为组长,门诊医生为副组长,负责护理院疫情防控工作的及时处理、报告、协调和落实家园。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