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葵对漳州有什么影响?
于9月5日凌晨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8级,属热带风暴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95hPa。在登陆漳州之前,台风“海葵”已经给福建省带来了大风和暴雨。海葵在漳州登陆后,今天上午进一步西行,很快入海,在广东潮州饶平县登陆。登陆强度为热带风暴或热带低气压。潮汕地区沿海出现46级大风,内陆风力不大。
二、汕头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东北与饶平、潮州接壤,北与潮安、潮州接壤,西与揭阳、普宁接壤,西南与揭阳惠来接壤,濒临南海向东南。地貌以三角洲冲击平原为主,占63-62%,丘陵山地占30-4%,台地占5-98%。境内最高点为南澳岛西部的大尖山,海拔587米。
汕头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湿润,雨天多。初夏气温升高,气温多变,常有大雨。盛夏虽然炎热但不是很热,但经常遭受台风袭击。秋季凉爽干燥,天气晴朗,气温明显下降。冬季没有严寒,但有短暂的寒冷。年平均日照2000-25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300-18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22,冬季偶有短时霜冻。
三、汕头遭遇过哪些台风?
1922年8月2日这一天,太平洋台风在中国广东汕头登陆。晚上9点,台风登陆,山摇地动,树木连根拔起,房屋被毁。3日凌晨3点,风力增强至12级,潮水随波而至,海水大幅上涨3.6米。沿岸150公里的堤坝全部决口,狂涛如瀑布般涌入城内。瓦片飞落、墙体倒塌的声音不绝于耳——汕头市平均水深3米,沿海村镇就是一片汪洋——这场台风被国家气象局列为上世纪十大气象灾害之一。中央气象台!
1969年7月28日上午10时30分,第3号强台风在该地区沿海登陆。台风中心登陆时,汕头、澄海、朝阳、南澳等县平均风力在12级以上。
1991年7月19日,第9107号台风艾米在广东汕头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到40米/秒——风力超过12级,阵风达到52.9米/秒,超过1969年7月的水平。3月28日,阵风52.1米/秒,是建国以来登陆汕头的最强台风。
1993年9月14日,第9315号台风“艾比”在揭阳惠来登陆。由于气压梯度较大,着陆时中心附近风力非常大。此外,由于其移动缓慢,粤东沿海城市也处于其大风圈之下。近三天的时间,简直是满目疮痍——
2001年9月20日凌晨,台风百合进入南海后,于上午10时30分左右在广东省潮阳至惠来之间的沿海再次登陆。此次台风峰值强度为100节,飓风级别——登陆朝阳,属强热带风暴,对汕头造成严重影响——
2003年9月,台风“杜鹃”在惠东登陆。“杜鹃”台风是本世纪影响粤东及珠江三角洲的最强台风。其峰值时的速度为125节。这是四级飓风。当它登陆时,强度仍相当于飓风。杜鹃9月2日迅速掠过汕头以南,带来10级以上持续风暴,阵风超过12级——
2006年5月18日,台风“珍珠”在汕头澄海至饶平之间登陆。登陆时风速为每秒35米,风力为12级,台风给汕头造成严重破坏,整个汕头市几乎变成了“遮国”。
此外,2006年7月14日在福建霞浦登陆的台风碧利斯也给汕头造成了较大损失。受大到特大暴雨影响,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
潮州文化,近年来又俗称潮汕文化,属于岭南文化。它是汉族文化的亚文化,是古代中原文化的遗存,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族文化是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潮汕文化是潮汕人创造的以海洋文化为特征的文化。
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贯穿潮州人的整个社会生活。潮州文化,以潮州功夫茶、潮州美食、潮州商帮文化、潮州山塘、潮州祠堂、潮州话、潮绣、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艺品、潮州木雕、潮州锣鼓、潮州文化为代表。民居等影响深远,享誉海内外。香港潮州盂兰盆节、潮汕迎歌舞、潮汕华侨文化等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907年5月22日,丁未黄冈起义爆发。这是孙中山亲自领导的推翻清朝的武装起义。它是未来许多民主武装革命的先驱。但《南洋总报》却大力指责孙中山与“潮汕党”勾结,煽动黄冈起义。“潮汕”这个名字出现在报纸上,家喻户晓。
潮汕文化是海内外潮汕人的根源,广东潮汕地区讲的是潮汕话。潮汕话非常独特,每个字有八个声调,谚语生动丰富。
潮汕民间文学。其中有不少潮汕歌谣、潮汕歌曲专辑和潮汕民间故事。
潮剧。即潮剧是吸收其他戏剧艺术和潮汕民间音乐舞蹈艺术的创造性发展。有些剧目是从其他剧目移植过来的;有的根据潮汕当地题材创作,如《陈三五娘》、《苏六娘》、《慈郎洲》等。
潮汕音乐。它具有古典典雅的曲调、优美多的旋律、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具有独特的民俗欢乐和鲜明的群众特色。它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很高艺术价值的古老音乐。其内容有锣鼓乐、弦诗乐、细乐、大锣鼓乐、朝阳笛乐、寺庙乐等,广泛流传于粤东、闽南、港澳及东南亚地区。
潮汕工艺品。包括木雕、石雕、艺术陶瓷等。其中潮安县乡从熙宫的石雕堪称潮汕地区石雕瑰宝。
潮汕地区的民间艺术。包括潮剧、英文歌舞、灯谜、剪纸、版画、龙凤舞、双鹅舞、纸影等。
潮汕地区的住宅建筑。包括四点锦、下山湖、司马拖车等民居建筑,以及澄海陈慈鸿故居等中西风格建筑。
潮汕地区的民俗风情。它包括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婚俗、丧葬习俗、祭神习俗、礼仪习俗等,以及吃七种汤、出园、走桥等民俗风情。
潮汕有名的贤人。潮汕地区有“海边走鲁”的美誉。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概括起来,有“四多”,即圣贤多、侨贤多、富商多、文化科技名人多。
潮汕农学.潮汕地区人多地少。农村人精耕细作,喜刺绣。他们的种植技术远近闻名,农艺水平较高。
潮汕商业文化。晋商、徽商衰落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帮,潮商、浙商等商帮崛起。当今世界,潮流商人的势力非常强大。潮商的主要特点是以商业、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相结合的方式运作,经营区域覆盖全。潮商拥有许多成功的经营策略,并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
潮汕饮食文化。包括潮州菜和工夫茶。潮州菜具有以海鲜为主、清淡可口、可搭配调味料、小吃的特点。潮汕工夫茶是茶文化的巅峰之作。潮汕工夫茶道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和、爱、精、净、体。
潮汕宗教文化。潮汕有着独特的宗教文化。宗教神灵众多妈祖、伯公叔、太阴娘,还有各地的“应师”,不胜枚举。
潮汕侨批文化。著名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认为,潮汕侨批堪比惠州契约。巧皮的主要特点是“银信合一”。华侨批是研究华侨史、邮政史、金融史、交通史、经贸史等的重要文物之一,洋溢着华侨浓浓的亲情和乡愁,具有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内涵。
潮汕慈善文化。海内外潮州人民建立了许多慈善堂,许多慈善家和慈善人士做了很多善事,充分体现了潮州人民善良、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美德。
潮汕地区旅游文化.如今,潮汕各地十分注重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味。
综上所述,潮汕文化具有民间性、兼容性、精深性、开拓性等特点。
1.民俗性。例如,潮剧、潮音乐、潮州民俗、潮州民间文学等都扎根于海内外潮州人民之中,深受海内外潮州人民的欢迎。潮菜和潮汕工夫茶都深受海内外潮州人的喜爱,在海内外潮州人的日常饮食中十分受欢迎。
2.兼容性。潮汕文化既继承和弘扬了优良传统,又吸收了古代南粤本土文化的优良元素。同时吸收了海外文化的一些优秀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海纳百川精神的独特群体文化。
3.精度。例如潮汕木雕、石雕、美术陶瓷等,都非常精致、高雅。潮汕农业有潮汕妇女一丝不苟、一丝不苟的刺绣风格。朝阳营歌舞中的108位英雄,脸谱、服饰、性格都各具特色,细节刻画得非常细致。
4、开拓性。例如,潮剧吸收了古典戏剧和潮汕民间音乐舞蹈等许多优秀元素,创造了独特的剧种流派。潮汕音乐既保留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精髓,又吸收了民间音乐的优秀元素,创作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音乐。潮汕文化科技名人、潮汕名商的创业精神尤为显着,创造了极为辉煌的成就。
弘扬潮汕优秀文化,激励海内外潮汕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诚信经营、甘于奉献的精神,增强海内外潮汕人的凝聚力,共同促进祖国家乡和海外潮汕人聚居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海内外潮汕人的发展。文化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潮汕地区使用的语言是“潮州话”,又称潮汕话,简称潮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族闽南语。它词汇丰富、幽默生动、表现力强,在各地广泛流传。潮汕话有自己的词典《潮汕词典》,还有《潮州十五声》等地方语言专着。
潮剧,又称潮汕戏、潮音戏、潮调戏、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汕话地区。它是一种用潮汕话演唱的古老地方剧种,已有430多年的历史。是宋元时期南戏的一个分支。它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变而来。它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等戏曲的特点,并与潮汕音乐等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潮剧的语言原本并不是潮州话。从明代版的《潮州调金花女百科全书》可以看出,此时的潮剧主要用潮汕话演唱,但有些场面的唱腔和对白表明,它是用潮汕话演唱的。正确的发音,说明了潮剧是由南剧演变而来的。一开始,可能会完全使用口音,然后口音的分量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本土化。
潮剧有自己的体系和独特的风格。音乐唱腔是以曲调和牌子为主的对联体和板腔体的综合体系。仍保留着一人和声、两人或多人同时唱同一首歌、歌曲结束时合唱的形式。演唱风格以温柔抒情着称,曲折多变,清脆悠扬。潮剧由南剧的笙、旦、丑、净、外、铁、末,发展为丑十类、七类旦、笙五类、净三类。其中丑、旦表演更具特色。
潮汕音乐历史悠久,优美动听,驰名中外。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其类别包括以三弦为主奏,弹拨、弦乐器伴奏的弦乐;以琵琶、三弦、古筝为一组的精美音乐;佛寺音乐以唢呐、横笛为主要乐器。音乐以笙、箫、管、笛为主要乐器的朝阳笛乐;以潮汕大锣鼓伴奏、唢呐为领头的潮汕锣鼓乐等。
其表现形式灵活多变。不仅能表演千军万马、雄伟激昂的场面,还能演奏活泼、悠扬、悠扬的情绪。千百年来,潮汕音乐一直受到世人的喜爱和欢迎。
潮汕歌曲专辑是潮汕民间文学中最流行的说唱文学,由弹词演变而来。潮汕歌曲专辑是用潮汕话写的,有一些歌曲和一些歌词。一般歌曲多为七言句,四句为一组,韵脚分组。
它是在潮汕资本主义经济从萌芽到发展、公民阶层不断壮大、文化生活迫切需要的背景下产生的。其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主要体现在政治道德、风俗习惯、阶级矛盾等方面。潮汕歌曲专辑以前很受潮汕妇女欢迎,但时代变了,唱的人越来越少了。潮汕歌曲专辑不应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中消失。应该有人把它传递下去。毕竟,这是潮汕人特有的说唱艺术。
据说北有秧歌,南有莺歌。20世纪70年代末,《人民日报》甚至撰文称“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莺歌”。莺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初甚至更早。
一说大鼓子秧歌来自山东、鲁北,柳林秧歌来自鲁西,一说霸王鞭来自河南花鼓,还有一说花鼓舞来自福建莆田等等。然而,今天的莺歌和舞蹈起源于普宁潮汕地区。先民在后来的一些武装起义中加入了武术套路,随后流传到朝阳、惠来两县。
如今,莺歌舞盛行于潮汕南部的普宁、潮阳、惠来等地。是民间广场最具代表性的情感舞蹈之一。其造型源自梁山好汉108人,特别是元宵节期间梁山好汉攻打大明府救卢俊义的故事。
表演形式分为“前摊”和“后摊”。其中大部分已简化为仅前厅表演。表演时,梁山好汉面孔的演员手持双棍或圆鼓,翩翩起舞,气势粗犷、雄伟。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于2007年12月21日专题《走进揭阳》对潮汕莺歌的发源地普宁进行了详细报道。
对于一些饶平县94年是什么台风和海葵对漳州有什么影响?的相关信息,本篇文章已讲解完毕,希望广大网友喜欢!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