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降水的主要形式,五种降水方法?

本文主要给大家介绍关于世界降水的主要形式,以及五种降水方法?相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五种降水方法?

01.降水明沟及集水井


明沟和收集井降水是一种人工排水方法。具有施工方便、工具简单、成本低等特点,是建筑工地最常用的。在高水位地区的基坑边坡支护工程中,常采用该方法作为封堵法或其他降水方法的辅助排水降水措施。主要排除地下潜水、施工用水和天空降雨。


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如果单独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脱水,由于基坑边坡渗水量大,锚喷混凝土支撑时喷射混凝土会比较困难。有时加设排水管道比较困难,作业面泥泞状况妨碍了施工作业。因此,这种降水法一般不单独用于高水位地区的基坑边坡支护,但在低水位地区或土体渗透系数很小且允许级配的工程中可单独采用。


02.轻井点降水


轻井点脱水是我国广泛采用的脱水方法。与其他井点系统相比,其建造更简单、更安全、更经济。特别适用于基坑面积不大、水位不够深的情况。


这种方法将水位降低到深度一般在3-6m之间。如果要求沉淀深度大于6m,理论上可以采用多层井点系统,但需要基坑周围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分级或挖沟。场地受的基坑支护工程一般不允许进行,因此一般采用一级光井点系统。轻井点适宜的土壤渗透系数为0.1-50m/d。当土壤渗透系数较小时,需要用粘土对井点管道顶部进行密封,保证井点系统各连接部分的气密性。只有采取措施提高整个井点系统的真空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03.喷射井点降水


喷射井点系统可以在井点底部产生250mm汞柱的真空,使水位降低到很大的深度,一般在8-20m范围内。其适用的土壤渗透系数与光井点相同,一般为0.1-50m/d。但其泵送系统和注水井管复杂,作业故障率高,能量损失大,成本较其他井点方式高。


04.电渗井点沉淀


电渗井点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小的细粒土,如粘土、壤土、粉土和粉质粘土等。这些土壤的渗透系数小于0.1m/d,普通井点很难达到降水目的。利用电渗现象可以有效地将细粒土壤中的水抽出。需要与光井点或喷射井点结合应用,水位降低深度取决于光井点或喷射井点。电渗井点脱水过程中,需要测量电压、电流密度和功耗,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并保存记录,相对繁琐。


05管井点降水


管井井点适用于渗透系数大的砾石层、地下水丰富的地层以及轻井点难以解决的情况。每口管井水流量可达50-100m3/h,土壤渗透系数在20-200m/d范围内,地下水位深度降低约3-5m。该方法一般用于潜水层降水。


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气旋雨。


1.锋面雨


锋雨主要发生在雨层云中。雨层云是锋面云系统中最厚的。它们也是冷暖空气交叉形成的混合云。上部是冰晶,下部是水滴。冰和水经常在中间共存,这会很快引起碰撞。


由于云层厚度较大,云滴在碰撞过程中行进的距离较长,有利于云滴的生长。雨层云底部接近地面,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易蒸发,非常有利于降水的形成。雨层越厚、云底离地面越近,降水就越强烈。


2、对流雨


对流降水是对流云产生的降水。具体来说,当对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云中的降水粒子就无法再受到上升气流的支撑而下降。此类对流降水具有范围小、强度大、分布不均匀、持续时间短、随时间变化快的特点。对流降水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的极端天气现象。


3.地形雨


地形雨。湿气团前进时,被高山阻挡,气流被迫缓慢上升,引起绝热冷却和凝结。这样形成的降雨称为地形雨。山地雨因地形的阻挡作用而发生而得名。降水发生的坡度是迎风面,所以这就是迎风坡。在背风面,由于气流下沉,温度升高,不再形成降水。


4、气旋性降雨


气旋性降雨是指气旋或低压过境带来的降雨,可分为非锋面雨和锋面雨两种类型。前者是由于气旋汇聚到低压区,导致气流上升,导致其中所含的水蒸气冷却凝结而引起的。其中,我国降水主要类型为锋雨。


二、降水的形式是什么?

1.旋风雨


气旋性降雨是由气旋性天气系统引起的降水。那么气旋是如何产生降水的呢?旋风分离器也称为低压系统。台风是常见的热带气旋。由于气旋中心气压较低,周围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会向中心上升,从而使空气冷却并凝结水蒸气,从而产生降水。气旋中心的气压越低,空气的向上运动就越强烈,产生的降水就越多。来自海洋的台风本身携带大量水汽,登陆后往往会带来特大降水,形成暴雨。


2.锋面雨


锋面雨是锋面天气系统带来的降水,那么锋面是如何产生降水的呢?近地面的大气通常可分为两种类型的气团。温度高于地面温度的气团称为暖气团,反之称为冷气团。当冷气团和暖气团相遇时,它们会形成一个界面,称为锋面。由于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物理性质完全不同,通常会出现冷气团冷、重在底部,而暖气团温暖、轻、上升和定位的情况。在顶部。随着空气上升,冷却凝结,形成降水,称为降水。为锋雨。锋面可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冬季给我国带来大范围降雪的寒潮属于冷锋范畴。


3.地形雨


地形雨是由于地形阻挡而引起的降水。当来自海洋携带水蒸气的空气遇到陆地上的地形障碍,特别是山地地形时,空气就会沿着山坡的北坡爬升。当它上升时,它冷却并凝结,产生降水。印度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是世界雨极。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受地形阻挡,向上爬升,产生地形雨,从而形成年降水量26000毫米以上的雨极。我们通常把山上降水较多的斜坡称为迎风坡。当气流爬过山体,在另一侧的背风坡上下沉时,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很少,所以也下沉,空气升温。降水很少,称为“焚风效应”。


4、对流雨


顾名思义,对流雨是由空气的对流运动引起的,从而产生降水。空气要发生强对流运动,通常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因此对流雨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或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夏季。夏季午后频繁出现的雷阵雨是强对流降雨的表现。对流雨的形成机制是当地面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强烈升温,导致近地面空气温度迅速升高,从而密度变小,开始向上移动,冷却凝结成形成积雨云。当水汽云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降水。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