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百年来地表面温度变化的特点和趋势是什么?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地表面温度出现了波动和升高。
有自然原因,即我们目前正处于第四纪冰河期的间冰期,正处于温暖期,所以气温在上升。人为原因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开始发展工业,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并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同时,也排放大量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加剧了温室效应,加剧了全变暖。
二、如何查看历史天气?
步骤/方法1
以Apple12、系统版本iOS16-1、最美天气为例。如下图,打开最美的天气,点击下方的“90天”。
步骤/方法2
在90天天气趋势中,点击“查看节日天气”。
步骤/方法3
在节假日天气页面,点击“查看历史天气”。
三、当地天气预报中心怎么知道?
当地天气预报由当地气象局发布。他们主要从以下渠道获取天气数据
1-气象遥感通过气象卫星、探空、雷达等各种遥感手段采集气温、湿度、风速、降水等气象数据,用于分析、判断、预报天气趋势并生成天气预报图表。
2-气象观测通过人工观测站、自动观测站、气象雷达站等设备采集实时气象数据,如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降雨量等,对天气状况进行监测和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
3-气象模型根据历史气象资料、物理理论、数值计算方法等,构建数值气象模型,预测天气趋势和未来气象变化。
中央气象台主要收集各气象局的实时气象数据和预报信息,并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发布天气预报。同时,中央气象台还将根据国家和地方需要发布紧急天气预警信息,帮助公众防范自然灾害。
四、白天上午和下午的气温趋势如何?
全天早晨气温逐渐升高。清晨气温最低,太阳一出来就开始上升,中午13:00达到全天最高温度。
下午的气温一般全天逐渐下降。从13点开始,随着太阳西移,气温不断降低。
一年四季只要晴天基本都是这个规律,但阴天就不一定了。例如,如果早上下雨或下雪,气温可能会保持较低。下午,天气可能会放晴,气温可能会突然升高。
五、1960年至1969年间哪一年气温最高?当时的温度是多少?
我无法直接提供您需要的温度信息。这是因为气候和温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季节变化等。而且,60-69是一个较长的时期,许多地区的气温可能会发生变化。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全平均气温的一些趋势。根据历史数据,过去几十年来全气温一直呈上升趋势。这意味着全平均气温也可能在60到69之间呈上升趋势。然而,具体的最高温度和具体年份可能会根据地区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而有所不同。如果您需要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您参考气象机构或政府的气候数据报告。这些报告通常提供更详细的温度数据和趋势分析。
六、年平均气温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年平均气温
气象术语
一年中各日平均气温的算术平均值称为年平均气温。事实上,年平均气温常被计算为月平均气温,是将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相加并除以12。年平均气温的实际值与月平均气温相同。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年平均气温;外文名meanannualtemple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地热能
计算方法
除了用全年各天日平均气温的算术平均值来计算年平均气温外,还可以将一年中各月的平均气温相加,然后除以12。这个计算很简单,并且计算结果误差很小。所以年平均气温的实际值与月平均气温相同。
温度趋势
基于窄温生物化石、气候敏感沉积物、同位素温度测量、是否存在液态水以及古地磁数据,可以初步还原地历史时期的温度变化趋势。
距今4-6至4-1Ga之间,地上没有沉积物,也没有生命。因此推测当时不存在液态水,远古温度远高于100。
4-13-9Ga,地表面多次遭受小行星撞击,引发大量火山喷发。地迅速失去热量,地表温度迅速下降,地上出现了沉积碎屑岩,表明液态水的存在。据推测,远古温度<100。
3-8至2-5Ga,地上出现碳酸盐沉积,并发现了大量叠层石。叠层石是藻类活动的产物。据推测,当时的气候炎热潮湿,根据燧石稳定同位素测得的古代温度约为70。
0-7Ga左右,地上持续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这次喷发导致全气温急剧下降。在此后的10万年内,代表寒冷气候沉积物的冰碛岩遍布世界各地,古赤道附近出现了大量冰川活动的痕迹。这一时期的地被称为“雪地”,推测远古气温可能已降至0以下。经过几千万年,温度逐渐恢复。
从0-57到0-51Ga,地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在短短2000多年的时间里,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类都是“瞬间”创造出来的,如节肢动物、腕足动物、蠕虫动物、海绵动物、脊索动物等,与现代动物形态基本相同的动物几乎同时出现,这就是所谓的“无脊椎动物”。地质学中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此时,沉积物以代表温暖气候沉积物的石灰岩为主,并伴有嗜热藻类。但陆生生物还没有出现,说明气候相当炎热,不适合陆生生物生存。据推测,古代气温可能已经恢复到40以上。此后,地经历了多次火山喷发,远古气温进一步降低。
从0-205到0-065Ga,此时的地远古温度可能已降至25左右,这是陆地生物的黄金生长温度,地进入“恐龙时代”。氧同位素测温显示,此时高纬度地区的古气温为10至15,地中海地区为18至24。没有寒冷地区和冰盖。这一时期,喜温暖的动植物遍布世界各地,食物极其丰富,出现了大量重达数十吨的恐龙。
0-065Ga前,地上再次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远古温度瞬间上升,然后急速下降,给地生物引发了巨大的灾难。以恐龙为代表的大量动植物彻底灭绝。此后,地温度逐渐恢复,适应环境的动植物再次繁盛起来。
目前地年平均气温仅为15。我们正处于第四纪冰河时代之后的气温恢复期。地年平均气温会慢慢上升,但上升1可能需要数千年,永远不会达到“恐龙时代”的年代。平均气温25。
城市平均气温
1-华北地区
北京12-9
天津12-9
石家庄13-9
太原10-4
呼和浩特7-3
2-东北地区
沉阳8-5
大连11-3
长春6-1
哈尔滨4-9
3-华东地区
上海17-1
南京15-9
杭州17-0
宁波17-2
合肥16-2
福州20-2
厦门20-7
南昌18-0
济南14-8
青岛13-0
4-中南地区
郑州14-7
武汉17-1
长沙17-4
广州22-4
深圳23-0
南宁21-8
海口24-4
5-西南地区
重庆18-4
成都16-0
贵阳15-1
昆明15-5
拉萨8-5
6-西北地区
西安14-3
兰州10-3
西宁6-1
银川9-5
乌鲁木齐7-3
7-港澳台地区
香港23-3
22-6
台北23-0
台中23-3
高雄25-1
我国的平均气温
我国年平均和冬季平均气温的时间演变特征
屠启普将我国气温年际变化分为11种基本类型,并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持续升高。
林学春等.分析认为,1950年至199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以0-04/10a的速度上升,其中东北、华北地区气温上升幅度最大。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年平均气温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呈下降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最大,变化范围为0-33/10a。
丁一辉等人研究发现,我国变暖趋势与北半大致相似,但具体变化过程与全变化显着不同。例如,我国的最高气温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而不是1980年代之后。
宋连春用计算气温等级的方法证明,1950年至1990年我国冬季气温总体上是前期降温、后期升温。我国年平均气温变化呈现6至7年、3年的周期性变化。
黄琪利用1951年至2000年我国160个站点的月平均气温数据证明,我国冬季气温存在69年、35年的周期性波动。
周子江等.利用1951年至1997年我国大陆695个测量站的气温数据,建立了近47年来全国及8个地区冬季气温的时间序列,并指出我国冬季气温总体呈现不连续变暖趋势,升高约0155/10a,1990年代较1950年代升高约061,1985年以后增温极为明显。
刘立红等.利用Mexicanhat小波和Haar小波函数对我国气温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年平均气温变化存在3个突变点,分别是1920年、1955年和1985年。
李庆祥等.重建了全国近百年气温变化序列,获得了我国近百年气温变化的最新估算。他们指出,1900年至2006年我国气温变化率为-0-090-017,/10a;冬季最大增幅为-0-140-021,/10a;夏季增幅最小为-0-040-017,/10a;近53a-1954年至2006年,气温增暖趋势约为-0-260-032,/10a,近28a-1979~2006年,增温趋势为-0-450-13,/10a,升温速率呈现明显加剧趋势,值得注意。
我国年平均气温和冬季平均气温地理分布特征
林学春等.分析了1950—199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趋势率分布,得出黄河以南、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趋势率呈负值,而黄河以北、华北、东北地区呈阳性;1950年至1990年,我国平均气温的最大趋势率出现在冬季-0-33/10a。除西南地区少数站点倾向率为负值外,其他地区倾向率均为正值。变暖中心位于山西、内蒙古和北疆。升温速率均为0-60/10a或以上。
吴红宝等.利用1951年至1990年40个站冬季月平均气温数据,采用旋转EOF法将我国冬季气温异常划分为6个区域。他们指出,除华南和青藏高原东部外,气温异常的长期趋势并不明显。其他地区也呈现出明显的变暖趋势。
涂其普等。利用1951—1996年我国160个站的月平均气温序列,采用旋转EOF法将我国年平均气温划分为8个变化区,将冬季气温划分为5个变化区,并指出年我国近46年平均气温主要增温地区为东北、华北北部和新疆自治区,增温幅度约为1-2。降温地区为四川、贵州,范围0-3~0-4。最大的增温幅度和增温范围发生在冬季。
张晶晶等.利用我国1961年至1990年的年平均气温数据,利用REOF方法将我国大陆划分为8个气温变化区。他们指出,1951年至2000年我国大陆北纬35以北地区年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北纬35。N以南,除西南地区为降温区外,其余7个地区均为变温区。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