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工证判断题作有哪些技巧?
回电工证书题的技巧包括
1.记忆知识点
安全工作程序设备对地电压高于250V时为高压;250V以下为低电压;安全电压低于36V;安全电流低于10mA。
值班人员需排除工作障碍。所需的安全距离为10kV时为0-7米,35kV时为1-0米,110kV时为1-5米,220kV时为3-3米。0米。
雷雨天气检查户外高压设备时,必须穿绝缘靴,避免接近避雷器、避雷针和接地设备。
电气设备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
电工值班常用工具有钢丝钳、烙铁、电工刀、螺丝刀、吊人手、尖嘴钳、低压测试笔等。
在变压器的图形符号中,Y代表三相线圈的星形连接。
变电站控制室的信号一般分为电压、电流、电阻信号。
严禁使用钢丝尺、卷尺或金属尺在带电设备周围进行测量工作。
带电设备着火时,应使用1211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允许使用泡沫灭火器。
变电站常用的直流电源有蓄电池、硅整流器、电容器等储能装置。
2.复习题
好记性不如烂笔。参加电工证书考试时,最好的题方式就是多题、练习真题。久而久之,我们就能掌握电工证书考试的题技巧。
二、什么是电源预热测试?
应该是预防性试验。全称是Spring预防性维护测试。
春季预防性检修试验是指供电系统在开春时对各变电站一次设备和二次系统进行的全面检修试验。目的是在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对变电站内运行的一次设备和二次系统进行检查。对子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全面评估,防止雷雨季节发生设备事故。
三、35KV变电站设备应多久进行一次预防性测试?应该做哪些测试?
《高压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程序》规定了试验周期。
每个省公司都有自己的预测试规范。35kv变电站的周期一般为三年,新建变电站运行满一年后需进行预试验。
根据《高压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规定,每年雷雨季节前应进行一次预防性试验。
另外,设备检修时,必须进行检修后试验。
预防性试验要求清单请参考35KV变电站设备常用高压试验仪表的配置和使用。
四、初级电工考试题?
1.术语表
1、三相交流电由三个频率相同、电位幅值相等、相位相差120的交流电路组成的电力系统称为三相交流电。
2、一次设备与电能生产和输配电直接相关的设备称为一次设备。包括各种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电力电缆、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抗器、避雷器、消弧线圈、并联电容器和高压熔断器等。
3、二次设备对一次设备进行监视、测量、操作、控制和保护的辅助设备。如各种继电器、信号装置、测量仪表、录波装置、遥测、遥信装置及各种控制电缆、小型母线等。
4、高压断路器又称高压开关,它不仅能切断或关断高压电路中的空载电流和负载电流,还能切断过载电流和短路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的电流。具有相当完善的灭弧结构和足够的电流开断能力。
5、负荷开关负荷开关的结构与隔离开关类似,只是安装了简单的灭弧装置。它还具有明显的断开点,具有一定的电流分断能力,可以带负载运行,但不能直接断开短路电流。如有必要,必须依靠与其串联的高压熔断器。
6、空气断路器是手动合闸并用锁保持在合闸位置的低压开关。脱扣机构作用于脱扣器,并具有灭弧装置。目前广泛应用于500V以下的交、直流设备中。当电路发生过载、短路、电压下降或消失时,能自动切断电路。
7、电缆由芯线、外绝缘层、保护层三部分组成的电线称为电缆。
8、母线电气母线是收集和分配电能的通路装置。它决定了配电装置的数量,并指示如何连接发电机、变压器和线路,以及如何连接到系统以完成输配电任务。
9、电流互感器又称仪表电流互感器,是将大电流变换成小电流的仪器。
10、变压器用于将某种交流电压变换成另一种相同频率的交流电压或几种不同数值的交流电压的静电装置。
11、高压试电笔用于检查高压网络配电设备、架空线路、电缆是否带电的工具。
12、地线当已断电的设备和线路意外出现电压时,它是保护工作人员的重要工具。根据部委规定,接地线必须采用25mm2以上的铜软线。
13、标志用于警告人们不要接近设备和带电部件,指示为工人准备的工作地点,提醒人们采取安全措施,禁止对某台设备或某段线路合闸通电的告示。可分为警告类、允许类、提示类和禁止类。
14.屏障安装设备屏幕以防止工人意外接触带电设备部件。它们分为两种类型临时屏障和永久屏障。
15、绝缘杆又称振铃杆、绝缘杆、操作杆等。绝缘杆由工作头、绝缘杆和手柄三部分组成。用于合闸或分闸高压隔离开关、装卸便携式接地线以及测量和试验。
16、跨步电压如果地面上水平距离为0-8m的两点之间存在电位差,当人体的脚接触到这两点时,人体就会承受电压。该电压称为阶跃电压。最大跨步电压出现在距离地面0-8m水平距离与地面之间。
17、相序是相序,是交流电瞬时值由负值变为正值并经过零值的顺序。
18、电力网络电力网络是电力系统的一部分。它是由各类变电站和不同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线路组成的统一网络。
19、电力系统电力系统是电力系统的一部分。它由发电厂的发电机和配电装置、升压、降压变电站、输配电线路和用户用电设备等组成。
20、电力系统由电网、热网系统连接的发电厂、变电站和用户用电设备统称为电力系统。
2.选择题
1、如果两个额定电压相同的电阻器串联在电路中,则阻值较大的电阻器为阻值较大的电阻器。
A、热值较大。B、热值较小。C、无明显差异。
2、实现万用表的转换开关。
A.各种测量类型和量程的开关B.打开万用表电流的开关
C、打开被测物的测量开关
3、绝缘棒应处于正常状态。
A.放置平稳B.避免与地面和墙壁接触,防止受潮变形C.放置在角落
4、绝缘手套的测试周期是。
A.每年一次B.每六个月一次C.每五个月一次
5、绝缘靴的试验周期为。
A.每年一次B.每六个月一次C.每三个月一次
6、执勤期间需要移动或者穿越护栏时。
A.领导必须在场B.必须先切断电源
C.监护人必须在场
7、值班人员检查高压设备。
A.一般由两人进行。B.服务员可以执行其他任务。
C、发现题可以随时处理
8、切换操作工单执行后,必须是。
A.保存至交接B.保存三个月C.长期保存
9.接受切换操作指令时。
A.必须有监护人和操作人员在场,并且监护人必须接受
B、只要监护人在场,经营者也可以接受。
C.能被变电站管理者接受
10、直流母线正极颜色漆规定为。
A、蓝色B、白色C、赭色
11、接地中性线应涂相色漆。
A.黑色B.紫色C.白色
12、变电站设备连接器和线夹的最高允许温度为。
A.85B.90C.95
13、电流互感器外皮最高允许温度为。
A.60B.75C.80
14.电源线不得超载。一旦发生事故,10kV以下电缆只允许连续运行。
A.1小时内过载35%B.1-5小时内过载20%C.2小时内过载15%
15、电力变压器油工作。
A.绝缘、灭弧B.绝缘、防锈C.绝缘、散热
16.继电保护装置由。
A.二次回路各元件B.各种继电器
C.包括各种继电器和仪表电路
17.信号继电器动作后。
A.继电器本身失去许可证或灯指示
B、灯光、音响电路应立即连接
C、应该是在卡片掉落的过程中,触点闭合,以接通其他信号。
18、线路继电保护装置能在线路发生故障时快速切除故障部分。
A.自动重合闸一次B.发送信号
C.继续运行完好部分
19、安装接地线时,应。
A.先安装中相。B、先安装接地端子,再安装两相。
C.先安装线端
20、戴绝缘手套进行操作时,外套袖口应闭合。
A.放入绝缘手套内B.卷起C.放在手套外侧
21、某线路开关检修失电,线路侧旁路运行。此时,应在开关的操作手柄上挂上标志。
A.在此工作B.禁止封闭C.禁止攀爬,高压危险
3.填空
1、安全工作规程中规定设备对地电压高于250V,为高压;250V以下的电压为低压;安全电压低于36V;安全电流低于10mA。
2、当值班人员需要拆除护栏进行作业时,要求的安全距离为10kV时为0-7m,35kV时为1-0m,110kV时为1-5m,220kV时为3-0m。
3、雷雨天气检查户外高压设备时,应穿绝缘靴,避免接近避雷器、避雷针和接地装置。
4、电气设备着火时,应立即切断设备电源,然后将火扑灭。
5、值班操作人员常用工具有钢丝钳、螺丝刀、电工刀、扳手、尖嘴钳、电烙铁和低压测试笔等。
6、变压器图形符号中,Y代表三相线圈的星形接法。
7、变电站控制室内的信号一般分为电压信号;电流信号;阻力信号。
8、严禁使用卷尺、钢丝尺、金属尺或在带电设备周围进行测量工作。
9、带电设备着火时,应使用干粉、1211、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允许使用泡沫灭火器。
10、变电站常用的直流电源有蓄电池、硅整流器、电容储能等。
11、变电站内应急照明必须为独立电源,不能与公用照明线路混用。
12、高压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吸合操作术语应为分闸和合闸。
13、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的运行术语应为输入和释放。
14、电气巡检时安装、拆除地线的操作术语为安装、拆除。
15.每张操作只能填写一项操作任务。每项操作都标记“”。
16.已执行的操作单标记为“已执行”。无效操作应标有“无效”一词。两种类型的操作都必须保存至少三个月。
17.晶体管的输出特性分为三个区域截距区、放大区和饱和区。
18、电阻、电容、电感串联电路中,只有电阻消耗电能,而电感、电容只进行能量转换。
19、变电站的开关操作必须由两人进行,其中熟悉设备的人员为监护人。
20、转乘操作过程中如有疑,不得擅自更改操作。向值班调度员或负责人报告后进行操作。
21、变电站运行中,未填操作、拉合开关、分闸接地刀开关或拆除全厂唯一一组接地线等单一操作的作业事故处理。
22、填写操作,包括操作任务的顺序、发出命令的人、操作者、监护人以及操作时间等。
23、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与人体接地点的安全距离室内应大于4m,室外应大于8m。
24,
今天关于雷雨天气巡视变电站设备和电工证判断题作有哪些技巧?相关的详细内容就讲到这儿了,希望本篇文章能对诸位网友有所帮助。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