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年抗疫保供先进个人有哪些个人事迹?
疫情期间先进个人事迹
XX,某市某中学初中数学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模范班主任。201年某月,被省教育厅授予某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年前,一位老师收到上级的1000元现金励。2月1日,她通过微信转账将这1000元捐给学校,希望在这个非常时期为抗击疫情做出一些贡献。
这是一个老师朴实的话语,却在举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展现了一名人民教师朴素的爱国情怀和对学校培养的感恩之情。此次捐款1000元已转入学校抗疫领导小组,按照老师的意愿将全部用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
某老师是全市某中学乃至全市教师大爱的缩影。疫情当前,全市教师以大家为家,夜以继日地在社区做志愿者;通过电话追踪每个学生的行程和身体状况;克服困难,开展线上直播课程,只是为了让学生们在学习某些东西上不会因为疫情而耽误了时间。
全市教育系统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祖国一起风雨同舟、共克时艰!
二、青少年抗击疫情的典型事例?
黄泽东,男,21岁,汉族,共青团员,执业助理医师。看到Covid-19疫情不断恶化,他主动参加市中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他是自愿的。
三、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
2020年春节这天,一位来访者——新型冠状病肺炎悄然来临。它大手一挥,夺走了人们的健康,留下了疾病的种子。它不受控制地蔓延,最终迫使武汉封城。
你看,他躲在那个阴暗的角落里多高兴啊。但它哪里知道,封城只能锁定疫情,却永远锁定不了人们相互关爱、为解决疫情无私奉献的心。
封闭的城市里,白衣人坚守岗位。他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时间。他们坚信,武汉一定能够度过这场危机。他们纷纷申请挑战函,白纸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血红色的手印。无数感人的故事无时无刻都在感动着每个人。
神经内科值班护士王媛媛,当她得知自己需要上“战场”时,她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份工作,并以120%的工作强度照顾每一位患者。像这样的白衣天使还有无数。老院士始终坚守在第一线;年轻的护士们累了,困了,但他们只是靠在墙上放松;刚刚康复的医生,首先想到的就是是否还能继续工作。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无私奉献,与病魔作斗争。这一刻,无数人为这群圣天使祈福和感谢。
与此同时,一列高铁正飞速驶入这座只能进不能出的城市。车上的这一群人并不是渴望回家的游客,因为他们的家乡不在这里,他们的亲人不在这里,这里没有他们关心的人,但他们在这里,作为医生,他们积极响应号召。自愿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带着医疗设备前来支援,帮助更多患者康复,帮助武汉摆脱疫情。
很难的一件事,八方支持。不仅是这些可爱的医生在战斗,消防员、警察等也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忙着为人民服务。而疾病发源地的人们并不害怕孤独,因为有很多人关心、照顾他们。
封锁,唯一隔离的就是病。人们无私奉献的心不受任何障碍的阻碍,来到自己想要传达的人们面前,鼓励人们勇敢前行。对于那些为抗击疫情做出无私贡献的人们来说,有你们的存在,让每一位患者都更加安心。还要感谢每一位过年宅在家里、配合政府减少疫情传播的朋友。
新年伊始,祝福的钟声敲响。新的一年里,祝每一位患者都能平安出院,祝每一位无私的人新年快乐。我相信,只要大家献出一点爱,疫情终将被战胜、绝望而逃走。我希望更多的人为此做出贡献。
四、20年来,武汉抗疫有哪些感人故事?
童晓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奔赴一线,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奉献践行医者仁心。
作为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童小林在武汉期间每天都要走访多家医院。无论走到哪里,我们第一件事就是去病房诊治病人。我们题、读舌头、把脉,不注意每一个细节。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里,71岁的患者李荣祥赶到时情况危急。他还有基础疾病,治疗效果一度不理想。
除夕夜到达武汉时,他看到各医院门诊大量发热患者。童小林果断提出,在当时全市发病率最高的武昌区开展社区中医防治。但中医防治必须有通用的中医方剂。他和当地专家紧急制定了“武汉抗疫方”,又称一号方,可治疗新型冠状病肺炎(COVID-19)轻症、普通、疑似、居家隔离发热患者。随后,武汉市卫健委发文,在全市推广1号方,在方舱医院、隔离点广泛使用,并向湖北各地推广。截至目前,一号药方已在湖北全省发放超过70万张,已有超过5万患者服用该药。
在武汉的两个多月里,哪里有急需的重症监护室、急诊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隔离点、方舱医院,童小林就赶到了哪里。患者手机上的2000多张舌苔照片,记录了他与新冠病日夜奋战的每一个细节。
白天,他治疗疾病、拯救生命。晚上,他和小林经常开会到半夜,听取国家关于中医药治疗COVID-19的情况汇报,将各地救治的宝贵经验丰富到国家诊疗方案中。他牵头制定的《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中医部分已由第三版更新为第七版。
刘守伟是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马镇沟村的农民。2016年,他自愿帮助一位摔倒的老人。不幸的是,他被老人的亲属误认为是造成老人摔倒的肇事者,并遭到亲戚的殴打。经过一番波折和公众关注,刘守伟终于得到了公正的判决和赔偿,成为了广受赞誉的“好人”。
2016年7月,《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刘守伟被误会受伤事件,随后引起全国民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刘守伟本人始终坚持自己的清白和善良,并通过律师对肇事者提起民事诉讼。最终,经过多次庭审和调解,肇事者承认了错误,并就赔偿题达成了共识。刘守伟得到了公平的补偿,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尊重。
刘守伟的事迹得到了国家的宣传和认可,成为中国社会道德的感人事迹之一。他的善良和勇敢展现了普通中国人的高尚品格和自保勇气。
“60后”张雄英是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米东区分局三道坝派出所的一名民警。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她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他还耐心解辖区居民有关人口信息的各种题。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她总是认真倾听,耐心解。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