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较少的原因是什么?

一、降水较少的原因是什么?

1.远离海洋,深入内陆。远离海洋,降水量少,水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阳光蒸发强烈,海拔高,风力大,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风蚀强烈等自然条件导致降水稀少。


2.山体的背风坡。背风坡是指地形降雨量较少的一侧。因此面正处于背面,受地形阻挡暖湿气流,故而得名。相对而言,背风坡植被、动植物资源较少,因此降水较少。


3、地处热带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副热带高压东部是强烈下沉气流运动的地区。下沉气流受绝热压缩增温,控制区将出现持续晴热天气,降水稀少。


二、为什么降雨量小于蒸发量?

只有陆地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其他大部分地方的降水量都小于降水量。


降水量和蒸发量之间的对比取决于气候特征。属热带雨林气候区,气温高,上升气流盛行,降水丰富。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海洋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同时气温低,蒸发量少。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当然,高纬度或高寒地区由于气温较低,蒸发较弱,降水量也大于蒸发量。总之,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三、为什么沿海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由于沿海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分布于大陆西海岸纬度40至60--65之间-此类气候全年存在,受盛行西风影响,气旋频繁经过,年降雨量500-700毫米,地形有利地区可达2500毫米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年降雨量幅度比同期小得多。纬度内陆和东海岸地区。


四、降水量小于900毫米意味着什么?

降水量是指液体或固体水从天空落到地面并积聚在水平面上而不蒸发、渗透或流失的深度。单位为毫米,气象观测中使用一位小数。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量的指标。具体来说,是指液体和固体降水从天上落到地面,在水平面上积累而不蒸发、渗透、流失的深度。


五、在地理上,降水量多少才能称为多雨?

不同部门对降雨级别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


气象部门


降雨量是指一定时间内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以毫米表示。


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称为降雨强度。


降雨强度除以降雨量,如下


气象部门


降雨量是指一定时间内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以毫米表示。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称为降雨强度。


降雨强度除以降雨量,如下


水文系


通常所说的小雨、中雨、大雨、大雨等,一般都是按日降雨量来衡量的。


其中,小雨是指日降雨量小于10毫米;中雨指10~24-9毫米;大雨指25~49-9毫米;大雨指50~99-9毫米;大雨指100~199-9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超过200毫米。


降雨量可以根据降水条件来确定


小雨时,雨滴一般清晰可辨,不飘浮;当它们落在地面、石板或屋顶瓦片上时,不会溅出水花;地面上的泥水非常缓慢地形成浅洼地;弄湿石板瓦和屋顶瓦片至少需要两分钟;屋檐下只有滴水。


中雨时,雨水呈线状,难以辨别雨滴;雨水落在坚硬的地面和屋顶瓦片上时会溅起水花;水坑和泥沼很快就会形成;屋顶上有沙沙的声音。


下大雨的时候,雨就像倾盆大雨,模糊成碎片;当它落在屋顶瓦片、水泥地板或石板上时,会溅得到处都是,很快就会形成水坑;屋顶上的雨水发出嘈杂的声音。


六、100-250毫米的降水量是多少?

降雨量达到100毫米就被视为大暴雨。雨区任何一点没有蒸发和入渗的损失和积累的水层深度为100毫米。通常所说的小雨、中雨、大雨、大雨等,一般都是按日降雨量来衡量的。小雨是指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中雨指10~24-9毫米;大雨指25~49-9毫米;大雨是指50~99-9毫米。


大雨概念


大暴雨是指24小时内降雨量大于或等于100毫米但小于250毫米。这是中国气象业务的规定。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降水强度差异较大,因此降雨标准也有所不同。


我国暴雨天气形势可分为稳定经向型、稳定纬向型、中低纬暴雨相互作用型和过渡型四类。


关于一些降水小于蒸发的这类话题,以及降水较少的原因是什么?的相关内容,本文已做出了详细的解,希望能帮助到诸位。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