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江人工降雨什么时候进行?
2023年7月4日至2023年9月30日,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为缓解夏季干旱,尽力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损失,益阳市鹤山区、沅江市将适时实施人工增雨。
二、洞庭湖位于我国湖南省哪个城市?
洞庭湖属于我国湖南省岳阳市,与益阳市部分相连。
1、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靖江段以南,是中国第四大湖泊,仅次于青海湖、兴凯湖、鄱阳湖,第二大淡水湖在中国。
2、面积2820平方公里,原为古云梦大泽的一部分。洞庭湖南河注入纳湘河、资河、沅河、澧河。北接长江,流经松滋、太平、大池。四口吞噬长江洪水
3、湖水从东部城陵矶附近流入长江。是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由于淤积和围垦,洞庭湖被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牟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
1.概述
洞庭湖水质较为清洁,富营养化现象不明显。主要污染物是大气中的有害物质,通过降水随雨水进入湖泊。这是污染物进入湖泊的途径之一。随雨水进入洞庭湖的主要物质为SO、Co、NoX和烟尘,有害有物质主要有汞、镉、六价铬、砷、铅、苯酚、氰化物、硫化物等;洞庭湖是我国主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基地,现有鱼类113种,分属11目22科,其中与长江上游共有102种,其中鲤科65种,鲤科10种。鲤科9种,鳅科9种,鳍科6种,银科3种,鲤科、鳅科各2种。种,以及其他16个种。捕捞量为15,000吨至30,500吨。主要经济鱼类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红眼鳟鱼等。
洞庭湖洞庭湖呈现水流沼泽和河网平原的景观。东、南、西三面群山环抱。北部是一个开阔的马蹄形盆地。西北高,东南低。湖面海拔平均33.5米,其中西洞庭湖35米。~36米,南洞庭湖34-35米,东洞庭湖33-34米,平均水深6-7米,最深30-8米,总面积约2691平方公里,其中西洞庭湖面积345平方公里,南洞庭湖面积345平方公里。洞庭湖面积917平方公里,东洞庭湖面积1478平方公里,湖水蓄水量178亿立方米;底部为泥质或淤泥型;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资江、元江、漓江、长江三口、汨罗江。河,大池东支,华容江。
我国五个最大淡水湖之一,是长江中游重要的吞吐量湖泊。湖区位于湖南省东北部,长江中下游荆江南岸,北纬2830-3020,11040-东经11310。湖区面积2820平方公里,其中天然湖面4040平方公里,内湖1200平方公里。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它由四个较大的湖泊组成洞庭湖、东湖、西湖、南洞庭湖和大通湖。分布于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北部有松滋、太平、大内、条县等港口。1958年,调口被堵塞,引江引水。南、西有湘江、资水、元江、澧水。湖水经城陵矶流入长江。通常,4个口、4个入湖水的洪峰相互错开。因此,它具有“容四水”、“行长江”的调节功能,减轻长江中游的洪水压力。如果“江湖同涨”,就容易引发洪水泛滥成灾。由于4水4口携带大量泥沙,每年约有1-28亿吨泥沙沉积在湖底。
1825年湖面面积约为6000平方公里,1890年为5400平方公里,1932年为4700平方公里,1960年缩小为3141平方公里。现在按湖面高程34-5米计算,湖面面积为2820平方公里公里。昔日的“洞庭八百里”,如今已被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湖泊。水位波动达13-6米,故有“霜降洞庭旱”之称。1952年,修建靖江分洪工程和蓄洪围垦区,将部分洪水排入分洪区,整修湖区堤防水道,减轻了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威胁。洞庭湖滨湖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水稻和棉花。湖内水产丰富,航运便利。
洞庭湖现为长江流域最重要的集水蓄洪湖盆。由于淤积严重,洞庭湖已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
洞庭湖是典型的吞吐蓄水型湖泊。它还具有灌溉、航运、渔业生产、供水、集水、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湖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淡水鱼、棉麻生产基地。[1]
2、历史沿革
发育过程
先秦汉晋时期,随着入湖河流的三角洲不断向湖内延伸,湖面被分割、缩小,湖区边缘出现岛屿和分离的湖群。公元4世纪至19世纪,洞庭湖持续缓慢消退。洞庭湖水系受长江南渡影响。洞庭湖继续向东扩展。清道光年间,洞庭湖达到鼎盛,周长400多公里,洪水湖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近百年来,长江多次南下,形成四口改道局面。河流将大量泥沙带入湖中,湖水迅速淤塞、萎缩。现在的水域面积还不到鼎盛时期的一半。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洞庭湖、南洞庭湖逐渐演变成沼泽。
洞庭湖区传统上指洞庭湖湘、子、沅、澧四水的尾端,长江入湖的行洪道,以及有堤防保护的区域。横跨湖南、湖北两省,总面积18780平方公里,其中湖南省面积152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0-9。湖区内水域包括天然湖泊、湖内湖、行洪道等,土地主要为耕地。天然湖泊洞庭湖仅占湖南省湖泊总面积的17-7,而鼎盛时期的洞庭湖占湖泊总面积的39-5。这说明洞庭湖正在迅速萎缩。在此期间,洞庭湖经历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演变过程。
1、湖盆的形成洞庭湖区在中生代燕山运动期间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盆地。西北部经历陆地和海洋交替沉降,东南部则长期隆起。喜马拉雅运动使第三纪岩层断裂下沉,盆地扩大。此时,湘江、资江、沅江、澧江形成,流入湖盆,形成湖泊群。
2、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湖盆面积扩大。湖盆地区地壳运动以向下运动为主。湖盆扩大,但湖水不深,属断陷型浅水湖。公元450年至524年,靖江太平、条县崩溃,长江水进入洞庭湖平原,开始干扰洞庭湖水系,迫使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湖面扩大到500里。唐宋时期,随着靖江北岸“云梦泽”的消亡,洞庭湖不断扩大。南连青草湖后,西吞赤沙湖,绵延七八百里,成为八百里的浩瀚洞庭。
3、湖盆衰落始于1852年,出现大池口、松滋口,荆江四口形成分流局面。约占荆江45%的泥沙通过四个口排入洞庭湖,加速了洞庭湖的淤积。陆相土壤迅速发展,人工围垦日益盛行,湖盆开始逐渐缩小。经过100年的演变,洞庭湖已从鼎盛时期的6000平方公里缩小到如今的2625平方公里。
洞庭湖水域具有饮用水、航运、渔业养殖、工业、农田灌溉、旅游、气候调节等多种用途和功能。作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河流吞吐装置”,它不仅起到调蓄、滞洪的作用,还接收湖滨及三江上游的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年年口四河。此外,还必须接收从入湖的各条河流输入的数千吨污染物。湖区是我国重要的商业渔业基地。洞庭湖除了有数百个内湖渔业和水产养殖场外,还是一个天然的淡水渔场。根据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湖区已建成大小水库4409座,塘坝43万至89万座。由于泥沙淤积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洞庭湖水位高低不一,形成了“大面积洪水、几行干水”的特殊自然湖泊景观。
关于益阳人工降雨成功了吗这类题想必诸位都了解了吧,想知道关于更多元江人工降雨什么时候进行?这样的相关内容,记得关注收藏不迷路哦!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