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发展变化有哪些?

一、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发展变化有哪些?

魏晋南北朝园林概述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非常活跃的时代。儒、道、佛、玄诸家相互争鸣,各有阐述。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发展,也对园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转折时期。


东汉末年,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全国各地爆发农民骚乱,最终导致大规模的黄巾起义。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导致了军阀混战。军阀和强大的武装力量镇压了黄巾军,也破坏了中央集权的权力结构。公元220年,东汉灭亡,魏、蜀、吴三国分裂。公元263年,魏灭蜀。两年后,司马氏篡魏,建立晋朝。公元280年,吴国灭亡金朝,结束了分裂并统一了中国,史称“西晋”。


西晋初期,在法律、官制、军事制度、税收制度等方面进行了适当的改革,允许塞外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移民到长城从事农业生产,弥补了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后人口锐减的情况。由于这些措施,当时的社会确实呈现出稳定和繁荣。但好景不长,王室、外戚、贵族之间的权力斗争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公元300年,爆发了一场诸王混战,即所谓的“八王之乱”。农民不堪忍受残酷的压迫,引发了“流民”起义。移民到塞内的少数民族也在强大酋长的威逼下发动叛乱,骚扰大陆。从公元304年匈奴刘渊反金起,一直到公元316年西晋灭亡,黄河流域彻底陷入了匈奴、桀、氐、羌、鲜卑三族争斗不断,政权更替。


西晋末年的混乱,迫使一些北方贵族和大量汉族劳动人民向长江下游迁移。公元318年,南渡的司马氏建立了东晋。东晋在外来贵族和当地权贵的支持下持续了104年之后,南方先后被宋、齐、梁、陈四个汉族政权所取代。直至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朝,历时272年,史称“南朝”。


北方,五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六国”政权,战乱不断。其中以北魏鲜卑部族拓跋部最为势利。公元386年,他们统一了整个黄河流域,成为北朝。从此,南北朝对峙局面形成。北魏积极推行汉化,利用汉人士人统治汉人。这一时期,北方相对稳定、繁荣。但很快统治集团开始内讧,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来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


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369年的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期。


魏晋以前,先秦两汉的造园活动多以皇家园林为主。皇帝们保留了前几代的狩猎遗产,需要在花园里狩猎。因此,花园的范围非常大,包括许多自然的山水、树木和各种动物。当然,这片广阔的土地也可以用来种植水果和蔬菜,饲养家禽和鱼类,甚至可以设立作坊。汉代盛行方士神仙之说。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与神灵沟通,历代皇帝在御花园中挖池造岛,模拟传说中的东海仙境。他们还修建高台,并在台上搭建“观景台”,以更接近天上的神灵。狩猎、生产、求仙是皇家园林的主要目的,游览的功能是次要的。虽然后期园林的旅游功能逐渐上升到主要地位,但其他用途却是次要的或仅仅是象征性的。然而,他们通常大量利用或模仿自然景观。宫殿、楼阁很少有与景观相匹配的锯齿形布局,规划设计上也没有太多艺术性。至于私家园林,虽有文献记载,但极少,大多追求皇家园林的内容和规模。如茂林富翁袁光汉的私家花园,“以石为山,高十余丈,绵延数里”。可想而知,花园的范围如此之大,难怪其中一些花园因涉嫌是财产所有者而被搜查和没收。


到晋南北朝时,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是私家园林蓬勃发展,寺庙园林、风景旅游区也相继出现,造园活动逐渐流行。私家园林无论在规划、设计、内容还是规模上都与皇家园林不同,两种园林类型开始并行发展。其次,园林造景已从粗略地模仿或利用自然景观,发展到更细致地表现山水之美。在私家园林中,培育了一种新的意向,就是有意识地总结和浓缩自然景观的特点,力求在园林中再现更加精致和典型的自然。


这两个变化是中国风景园林发展到了转折阶段的重要标志。之所以发生这种变化和转变,是封建社会进步、权贵与王室竞争、统治阶级内部财富重新分配的必然结果。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也是主要原因。


东汉末年,由于社会动荡,消极悲观情绪普遍流行。人们深深地感受到“浩瀚阴阳变化,人生如朝露;人生如忽送,人生非金石所定”。于是,他们就萌生了及时行乐的想法。所谓“不如饮美酒,以简服之”;就连像曹操这样主宰一切的伟大政治家,也不禁感叹“饮酒作乐,人生最美”。魏晋时期,王室与士族之间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斗争方式要么是丰厚的赏赐,要么是残酷的处决。士大夫、知识分子一旦卷入政治斗争,其荣辱、生死就得不到保障。在这种情况下,知识界的负面情绪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发展起来,并导致行动上出现两种极端倾向贪婪、奢侈和犬儒主义。


西晋时期,财富积累,荒淫奢靡盛行。《世说新语》记载,晋武帝时期大官僚石充与王凯争夺富贵,“既美艳,以饰其奥衣。武帝与凯的侄子们也每次都帮助凯,那里有一棵珊瑚树,高两尺,徐送给凯一棵枝繁叶茂,枝条稀疏,世间罕见的树,凯表示尊重,欣赏后,用铁锤击打它。如他所愿,在他手里碎裂了。凯心疼这宝物,也把它当作宝物,声音很凶。冲说“恨还不够。”我现在把它还给你。我命左右众人去取珊瑚树,其中有六七枝,树干三尺四尺,无与伦比,光夺目。其奢华奢华的生活由此可见一斑。同书中还记载“石崇每逢请宾客到延吉,常命美女饮酒,宾客若未饮足,便令美女斩于黄门。”宰相王与将领尝尝了同样的事情,但是宰相却不能喝酒,而且喝得那么醉,不甘心,到了醉的地步。每次到了将军的级别,他都不肯喝酒,看看会发生什么。他已经杀了三个人,但是颜色不变,但仍不肯喝。宰相放弃了,将军说“我杀了我的家人,拿你怎么样?”他乐此不疲,手段简直令人震惊。


知识分子的犬儒主义在于犬儒主义,即对规范的厌恶和对现实的不满。厌恶权力是老庄主张的虚无无为的思想基础。玄学重在言谈,不重礼仪和修行。但在思想上,这也是破坏了汉代儒家思想统一的僵化局面后的必然结果。西晋的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阮咸、单涛、王融是青檀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竹林七贤”。这些人以任性、愤世嫉俗的态度反抗传统的束缚。其行为表现有饮酒、进食、野性、赏山水等。


喝酒可以暂时逃避现实,麻痹自己。谓“胸有堵塞,必以酒倒”、“饮酒重,读好《离骚》,方可称名士”。刘翎自夸“刘翎生,以酒得名;石斛一饮,酒五斗解”“酒为唯一,何以知余”。他还写过一篇文章,名为《酒德颂》。阮籍听说步兵衙门的厨房里存有石斛美酒数百株,就“辛然请为步兵校尉,遂入府与刘陵饮酒”。饮酒过量甚至到了荒唐的地步“阮人皆可饮酒,中荣至宗的人聚集在一起,不再用普通的杯子喝酒,而是用大缸盛酒,围坐而饮。”,一群猪来喝酒,一起喝酒。”喝酒不足以得到最大的刺激和麻醉,所以我服用了“五石散”。五石散又名寒石散,是由五种晶石制成的药物。《十三》汉代世,使用者寥寥无几,流传已久。服从它就会寻找它。”经何言的推广,在魏晋文人中流行起来。服用此药后,全身发热、难受,必须到乡村空旷的地方走走,这就是所谓的“散步”,从而增加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阮籍就是典型的狂妄之人。他对爱情有一双绿眼睛。即使母亲去世后,他仍然喝酒,而季菊没有哭。刘翎就更不雅观了。他“脱下衣服,赤身体地在屋里行走,人们嘲笑他。凌说我以天地为建筑,以房屋为袍,你为何进入我的袍?”如此嚣张的行为,可视为魏晋名士对现实不满的极端表现。


为了自我解脱而饮酒、进食、放荡,无非是为了暂时逃离名教的仪式而已。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精神寄托就是去远离尘世喧嚣的山林。老挝、壮族崇尚自然与隐逸、玄学返璞归真、佛教的超越思想也促使他们投身于自然的怀抱。于是,知识界逐渐形成了游山玩水的浪漫风潮。当时的名人喜欢豪吟,吟咏山河;一旦进入山中,他们往往会徘徊,甚至数日不归。正是在这个时候,群众性的郊游活动开始流行。


金朝南渡,江南美景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尤其是那些从北方迁来的文人,本来就怀有对自然的向往,对自然美的追求;一旦接触到了远胜北方的山光水色的自然环境,游山玩水的风潮就更加强烈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出身名门望族的书生谢灵运,自己制作了登山木屐,用于登山,甚至雇了工人为他开路。陶渊明虽然穷困潦倒,但他“三住水边,畅饮川边”。一般来说,南都士人“每逢佳日,必相邀至新亭,设花宴”。像兰亭这样的盛会,将会成为永恒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仙芝兄弟“初渡浙江,便有志尽其程”。被誉为三吴之一的会稽山水让他们流连忘返。于是,他们发出了这样的赞叹“从山谷中走上来”“山水相映,令人难以忘怀,秋冬季怀孕尤其困难。”“化工行业创建大,凡事参差不齐。虽然大家的声音不同,但我都很喜欢。”画家顾恺之从会稽旅行归来。“当人们山水之美时,古云说千岩竞秀,万谷竞流;草木覆其上,云起如云。”这些都是受自然风光启发而发自内心的颂词。它们在秦汉时期是前所未有的,也能很好地代表魏晋南北朝时期普通百姓的思想感情。


山水山水培养了文人的气质,他们大多以热爱山水、能领略风景之美而自豪。”明帝谢坤你认为你哪一点像庾亮?回是我掌管寺院,使百官得以规范,群臣不如庾亮;若有一个无论是山丘还是峡谷,我想我做错了什么。”陶渊明还自夸自己“有点无能,天生爱山”。甚至一草一木都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王自友想暂时住在空房子里,就命人种竹子。或者他为什么要暂时住下来,王小勇指着竹子良久说道“我们怎样才能住进去?它?天下无此王。”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绝不是一时的满足。


热爱山水,向自然倾注纯粹的情感,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他们不仅把山水作为客观欣赏的对象,而且努力将自己的主观精神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自然的亲密朋友,而不是自然的主人。于是,秦汉方士长期笼罩在大地山河中的神秘斗篷被揭开了;且看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诗是多么热情地歌颂自然风光。魏晋山水诗的发展给中国传统艺术赋予了新的母题。魏晋时期人们对自然美内在规律的挖掘和探索,对中国艺术特色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然,也直接启发了中国山水园林向更高层次迈进。向前发展。


在重山水、雅自然的社会风俗的影响下,社会经济地位达到与皇室相当的王公贵族,都居住在寺庙里,“不专游游,也不专游”。他们偏爱奢华,生活在动与静之中,不注重风景。”“忘记”,他当然不满足于暂时的游览。他们像皇室一样需要长期拥有自然风光作为自己的享受,而经营山水园林就是实现这一愿望的途径。于是,王公贵族纷纷修建园林,官僚、地主、富商也纷纷效仿,私家园林蓬勃发展。园艺活动逐渐从皇帝宫廷传播到民间。当时,私人园艺开始流行,名人也开始迷恋花园


”敬子太子路过吴国,遇见姬氏,听说古辟疆有一座名园,不认得主人,径直回家。古方聚集宾客朋友,正其乐融融。国王旅行之后,他表现出了自己的好恶,表现得好像周围没有其他人一样。”


“元性贪婪,奇特,尤爱宝物,珍珠玉石不离其手。有法、有字、有画、有美园、有宅的人,欲归故里,却难以强夺。”遣大臣助四人,挖果移竹,不须远行千里。


”谢安在涂山上建了别墅,亭台楼阁,竹林茂盛。每次带着中外侄子出游,他花重金买好吃的。世人都嘲笑他,但安舒并不认为这是不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因年代久远,几乎全部被毁。文献资料很多,但由于缺乏考古发掘的实物证实,记载的准确性很难判断。因此,在讨论这一时期园林的发展时,我们只能根据文字材料的大致历史进程来分析其总体轮廓和脉络。至于细节,我们不能太死板。


从文献记载来看,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大致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建在风景秀丽的乡村地区的别墅花园,另一类是建在城市中的城市私家花园。由于具体环境的不同,其规划设计流程也有所不同。


西晋石充的“金谷花园”是当时著名的别墅式私家园林。石崇晋武帝时任荆州刺史。后来他成为皇家侍从,并担任将军征讨俘虏。节假日督徐州军事,控制下邳。此人“家产丰裕,房屋富丽堂皇,后室数百人,身披丝纱,耳坠金绿,丝竹皆当时之选,烹食饮食也土地和水源匮乏。”他积累了大量财富,建造了花园和房屋。晚年辞职后,隐居洛阳市西北郊金谷溪畔的“河阳别墅”,即金谷花园。


石充在《四桂吟》序中说


对于大雨冲垮寺庙和一些关于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发展变化有哪些?题,本文都有做详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