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思义对比中西三年抗疫成绩单,新冠疫情是一面“照妖镜”

很多人都想知道罗思义对比中西三年抗疫成绩单,新冠疫情是一面“照妖镜”和这样对新冠的深刻认识与感悟的题,但是又不知道真假,小编为你详细的讲解吧!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家罗思怡】

中国临近年底调整抗疫政策,每年大部分经济数据都会在这个时候发布。这使我们能够从医疗和经济两个方面全面评估中国疫情发生三年来的表现,以及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影响。性能进行清晰比较。

实证结论很明确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过去三年在疫情期间的医疗和经济表现几乎是奇迹。相比之下,美国和欧洲遭受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医疗和经济灾难。美国正面临100多年来最糟糕的局面。

我们先来说说最重要的题拯救人的生命。按人口比例计算,如果中国过去三年的人均COVID-19死亡率与美国相同,中国将挽救超过450万中国人的生命。与欧盟相比,中国拯救了370万中国人民的生命。

如果全因COVID-19而导致的人均死亡率与中国一样低,那么全因COVID-19而死亡的人数将从670万下降到29万,而美国的死亡人数将仅为1,200,不是110万。COVID-19疫情期间,美国的糟糕表现导致美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在2019年至2021年间下降了两年多。而中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则稳步增长至782岁,超过了美国的平均预期寿命。764年在美国。

就疫情期间的经济表现而言,众所周知,即使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是美国的三倍、欧盟的五倍以上。事实上,2022年是美国和欧盟经济史上最糟糕的年份之一,它们面临着近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滞胀危机。与此同时,美国政策的负面影响令人震惊,导致包括工薪阶层和资本家在内的所有群体的收入和财富急剧减少。美国实际周工资下降44%,美国股和债券投资组合的年回报率遭遇1932年以来最差表现,部分指标创1871年以来新低。

事实上,这戳穿了美国“尽管美国因COVID-19死亡人数超过中国,但美国经济因拒绝实施封锁而表现良好”的谎言。相反,疫情期间,中国在拯救生命、提供医疗保障、经济增长等方面的表现远好于西方。

中国抗击疫情是一场人民战争。图为学生志愿者

因此,中国在全抗击COVID-19疫情期间取得的医疗和经济成就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存在像COVID-19疫情这样规模的全灾难所造成的任何题。这客观上是不可能的。但正如我一再强调的,对于严肃的事情,不宜过分夸大,一定要掌握好度。——乐观和悲观都不是美德,只有现实才是美德。

事实表明,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西方经济表现仍比中国差很多。特别是,中国摆脱了美国和欧盟遭受的严重滞胀危机。然而,即使中国经济增长有望在2023年加速,中国也必须吸取美国和欧盟的负面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所以,这篇文章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对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在疫情期间的表现做一个全面的比较,然后从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分析2023年及以后中国经济前景。

因为生活是最重要的题,所以在处理经济题之前会进行这方面的比较。

中国政府为拯救生命争取了宝贵的三年时间

在对疫情期间的医疗表现进行有意义的比较时,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到人口差异,因为中国的人口远远超过重要的西方中心——美国或欧盟。准确地说,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3倍、欧盟的32倍。与第三个较小的资本主义中心日本相比,中国的人口多出11倍多。因此,在不考虑人口差异的情况下进行简单的数字比较将会产生误导。——相关比较应以人均为基础,即考虑人口差异。

为了避免下面的比较失真,文末附录给出了精确的人均数据。不过,为了让大家更容易对此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图1将美国、欧盟、新西兰和中国的新冠累计死亡病例按照人口比例进行换算,以便大家都能理解,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换算后的死亡人数意味着什么。你将如何穿着?

截至本文撰写时,中国大陆累计死亡人数为5,235人,即每百万人死亡人数为37人。相比之下,美国累计死亡人数接近110万人,即每百万人死亡人数为32,144人。美国的人均死亡率是中国的869倍。换句话说,如果中国的人均死亡率与美国相同,中国的死亡人数将超过450万人,而不是5235人。

欧盟累计死亡人数接近120万人,即每百万人中有26,300人死亡。欧盟人均死亡率是中国的711倍。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的人均死亡率与欧盟相同,中国的死亡病例将达到370万例以上。

图1还包括新西兰进行比较。原因在于,新西兰虽然与中国相比是一个小国,但也有其重要性,因为它一直遵循中国的零清政策,直到2021年10月。在2021年10月上旬结束这项政策之前,新西兰的人均死亡率为559,是中国的两倍。33,354如果按人口比例换算,相当于中国死亡人数略低于8,000人。当然,这个表现不如中国,但也远远好于美国和欧盟。

如图1所示,当新西兰取消零到零政策时,死亡人数开始上升,截至本文撰写时,每百万人有435人死亡。这是中国——人的118倍,按人口比例计算,相当于中国死亡人数615万人。但就人均死亡率而言,新西兰仅为美国的七分之一,为1,433,354人。简而言之,新西兰的政策比美国的政策挽救了更多的生命。

图1美国、欧盟、新西兰和中国的COVID-19累计死亡人数(按人口比例换算)

上述国家之间死亡率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由于COVID-19疫情爆发时是一种新疾病,没有明显的具体医疗方法来预防或大幅提高其疗效。没有疫苗,没有已知的有效药物,医院工作人员尚未开发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唯一被证明有效的措施是非医疗措施——,即中国实施的隔离和清除措施。

因此,那些没有立即实施封锁措施或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表现得糊涂的国家,例如美国和欧盟,已经达到了——人死亡的灾难水平。两者死亡人数均超过100万,按人口比例相当于中国约400万死亡人数。这相当于一场大战的死亡人数。相比之下,在2021年10月之前实施动态封锁的国家,例如中国或新西兰,仅失去了少数人的生命。结果,封锁挽救了生命,同时开发和推出了疫苗、药物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结果是,封锁和非医疗干预措施越晚解除,医疗救治就越有效。例如,尽管新西兰在2021年10月解封后开始出现大量死亡病例,但其死亡病例仍远低于美国和欧盟。结果,中国作为最后一个解除封锁的大国,却是迄今为止死亡人数最少的大国。

同时,封城带来的时间也为降低病力赢得了时间。提前预见这一点也并非不可能。认为任何病进化的驱动力都是为了消灭它的宿主——人类,这是一种误解。与任何其他生物一样,病进化的最终目标是尽可能地自我复制。因此,让自己变得极其致命并消灭其宿主并不利于病。

例如,死亡率约为50%的埃博拉病之所以没有在全范围内爆发,原因之一就是其致死率很快就消灭了宿主。与死亡率较低但传播性较高的疾病相比,这实际上使得埃博拉病的传播更加困难。——名埃博拉病携带者很可能在不引起病传播的情况下死亡。相比之下,COVID-19病传播如此之快的原因之一是其传染性极高但死亡率较低,而且从检测到消灭宿主需要很长时间。在此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感染了COVID-19的人可能会与其他人接触,从而传播病。

因此,一种传染性极强但不一定致命的病可能比一种能极快消灭宿主的病更具传染性。这种进化优势使得一些病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温和,尽管这并不是一个确定的事实。例如,在已知的人类历史中,天花病极其致命,最终只有通过疫苗的发明才能被克服。同样,冠状病的Delta变种比原始株更严重,而Omicron的影响则更温和。

一战后最后一次与新冠病类似的重大流行病是致命的“西班牙流感”,夺去了超过5000万人的生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病的致病性逐渐变得温和。当时还没有抗西班牙流感病。本来有有效的疫苗,但由于大量人通过感染获得免疫力以及病可能变得更温和,疫苗最终在20年代初逐渐消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Omicron作为一种病是相对“有生命力”的。它具有超强传染性,但不像以前的COVID-19变种那么致命。

因此,这两点原因,改善治疗、降低病性需要时间,使得零清除政策换来的时间非常宝贵。因此,认为中国现在与西方处于同样地位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事实证明,没有实施严格封锁的国家遭受了数百万人不必要的死亡。相反,中国通过零排放政策拯救了数百万中国人的生命。

从新冠累计死亡人数和目前的情况来看,情况非常明确。美国现在平均每天新增死亡病例410例,相当于中国每天平均新增死亡病例1792例,即每年新增病例65万例。欧盟目前平均每天新增死亡病例530例,相当于总人口数。中国日均病例数为1,665例,即每年60万例。

当然,这些死亡率比西方国家开始使用疫苗和药物进行医疗干预之前要低。2021年1月疫情高峰期间,美国平均每天新增死亡病例3380例,按人口比例计算相当于中国每年超过500万例病例。不过,即使只相当于中国每年65万例,也并非无足轻重。原因之一是美国不仅放弃了封锁,还放弃了戴口罩等其他非医疗干预措施。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明智地坚持拒绝西方的躺卧政策。

总体而言,很明显,美国的COVID-19死亡率对美国来说是灾难性的。根据最新的数据,美国的平均预期寿命从2019年的788岁下降到2021年的764岁。短短两年时间,美国的平均预期寿命下降了24岁。相反,中国的平均预期寿命从2019年的773岁增加到2020年的779岁和2021年的782岁。2019年疫情爆发前,美国的平均预期寿命比中国高15岁。202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比美国高18岁。相信这种数据对比将有助于解释疫情给美国带来的健康灾难。

图22019-2021年中美预期寿命对比

美国制造了全经济灾难,却要中国“学我”?

让我们把视角转向经济学。众所周知,受疫情影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在全经济形势总体下滑的情况下,客观、全面的分析需要进行比较。

如图3所示,中国经济增速仍远远超过西方。最新数据显示,从疫情爆发前到2022年第三季度的三年里,中国经济增长143%,美国增长48%,欧盟增长28%,日本经济萎缩19%。换句话说,中国经济增长率是美国的三倍、欧盟的五倍。与中国相比,西方的经济表现要差很多。如下文所述,在分析疫情期间西方经济政策带来的——通胀浪潮的第二次影响时,这一点更加明显。

这些增长数据表明,美国声称“西方国家可能因没有实施检疫而有更多的COVID-19死亡病例,但其经济表现比中国好”纯属捏造。相反,疫情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远快于美国和欧盟。尽管中国实行了零资格政策,但美国和欧盟却没有。

图32019年第三季度至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与其他国家GDP增速对比

疫情期间西方经济的第二个特点是通胀飙升,这与经济增长放缓相互影响。2022年,美国和欧盟面临近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滞胀危机。他们不仅面临通货膨胀,还面临停滞。通货膨胀飙升至40年来的最高水平,而同期GDP增长却减半。

为了抑制通胀,美联储不仅积极加息,还明确表示2023年将进一步加息,唯一的题是加多少。美国货币供应量实际上下降了——,这是极其罕见的趋势。这种紧缩的货币政策与防止经济放缓所需的政策直接背道而驰。这种性货币政策对于遏制不可接受的高通胀是必要的,因为通胀会阻碍美国采取有效的刺激措施来防止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放缓。

相反,如图4所示,中国的通胀率在疫情期间并未上升,而是维持在低于疫情之初的水平。可以看到,疫情爆发前,中国的通胀率为30,高于美国或欧盟。不过,根据最新数据,2022年11月,美国通胀率飙升至71,欧盟通胀率飙升至10,133,354。这两个通货膨胀率都是40年来最高的。日本的通胀率远低于美国或欧盟,但仍明显高于中国。

但现在中国的通胀率已经下降到16,这不仅意味着中国整体通胀形势比西方好很多,也意味着虽然美国和

关于罗思义对比中西三年抗疫成绩单,新冠疫情是一面“照妖镜”这类题想必各大网友都了解了吧,想知道关于更多对新冠的深刻认识与感悟这样的相关内容,记得关注收藏不迷路哦!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