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介绍新冠“二阳”会更严重吗?需要储备药物吗?最新回应,和一些关于新冠二阳症状吃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都有帮助。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上发布抗原阳性照片,声称自己有“两次阳性”。与此同时,部分地区又出现XBB116变种新病例。
这是否意味着第二波疫情即将到来?五一假期即将来临。这是否会加速大规模继发感染?针对这些题,多位专家做出了回应。
新的突变株是否会引发第二波疫情?
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全国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感染情况。监测结果显示,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20日,我国共监测到XBB116变异株42例。
新的突变株是否会导致继发感染?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感染科主任医师李童曾表示,XBB116突变株比之前的菌株多了一些突变位点,导致其免疫逃避能力和较高的感染力。强大的。“但对于去年12月和今年1月感染过的人来说,其体内抗体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目前继发感染的风险较小。”
“但对于感染超过半年左右的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来说,抵抗力会下降得更快,继发感染的风险也会增加,尤其是面对像XBB116这样的免疫逃逸。”能力很强的株。”李彤曾补充道,但引发第二波疫情的可能性还是很小。
新病有可能引起结膜炎吗?
“有观点认为,最近结膜炎患者数量有所增加,但事实上,感染原株和其他Omicron株的人此前也出现过结膜炎症状,因此需要更多数据来支持上述观点”。何禾表示,目前XBB116的症状与之前发现的株没有太大区别。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李嘉诚医学院教授、病学专家金冬燕表示,刚刚引入中国的XBB116株是BA2衍生株,其致病性尚未明显改善,无需过于担心。从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COVID-19疫情趋势来看,未来XBB116引起局部或全大规模疫情爆发的可能性极小。
五一节会加速二次感染的到来吗?
随着天气转暖,我们身边戴口罩的人逐渐减少。随着假期的临近,家人朋友聚会和旅行的次数逐渐增多。这会加速二次感染的到来吗?
“这确实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李同曾直言,但主要是针对之前没有感染过或者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
李彤曾表示,这群人防护能力较差,五一出行感染风险较高。他呼吁这群人五一出行要做好个人防护。
金冬燕表示,五一假期人员流动的增加最多只会导致疫情略有增加。目前中国不具备新冠大规模流行的土壤和条件。
我需要储备药物吗?
李通曾认为,药品储存主要是医疗机构需要考虑的题。家庭层面,准备一些常用的解热、镇痛、祛痰止咳药、感冒药就足够了。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此前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建立一个能够在48小时内提供早期治疗的模型。市民可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抗体或抗原检测,并给予相应药物。
我还需要接种COVID-19疫苗吗?
4月1日,钟南山院士在海峡两岸医疗健康交流协会呼吸医学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上也强调,面对可能出现的第二波疫情,疫苗是防止COVID-19再次感染的关键COVID-19感染高峰。疫苗接种可以“保持人群对COVID-19感染的高水平免疫力”。
未来疫情走向如何?
“在接下来的两到三个月内,以前没有感染过阳性的人感染的风险更高。”李彤曾表示,全范围内,继发感染占新增感染的比例不到10%。换句话说,在新增的COVID-19阳例中,只有不到10人被两次感染。
“随着病不断变异,其免疫逃避能力和传染性不断增强,我们需要提醒从未感染过的人再次做好防护。”
李彤曾表示,随着感染后时间的延长,继发感染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尤其是下半年,病正在变异,大家的抵抗力在下降。“虽然二次感染的风险会逐渐增加,但不会像第一次那样短时间内出现大量人员感染,而且后续的疫情高峰也不会像以前那么明显,并且可能会显示出较慢的峰值。”。
同时,对于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说,继发感染的症状会较轻。因此,无论是医疗资源短缺,还是重症高峰,都不会像以往疫情那么严重。
新型冠状病会演变为流感吗?
4月20日下午,张文宏表示,流感每年都会出现多种亚型,基因重组、突变株较多、波动性较大;而新冠病的亚型是替代性的,是后者取代了之前的亚型。无基因重组。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发生,它会变得越来越像现有的冠状病,它会一直存在,但它的存在不会那么强烈。最终是否会成为流感,取决于其后期突变的特点。
李东还认为,新型冠状病现在正在演变为流感。“散发病例会在一些人群中反复出现,而且冬春季节发病率可能会上升,这些与流感的一些特点是一致的。”
来源|中国新闻网、国食快报、健康时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新华社等
想了解更多关于新冠“二阳”会更严重吗?需要储备药物吗?最新回应和新冠二阳症状吃菜的详细内容,敬请关注并收藏本站。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