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知道关于疫情期间的租客感叹只有在交租前才能享受到自如的服务和疫情期间租客房的相关话题,本文为各位带来详细的解说。
疫情发生以来,以蛋壳、自如为首的国内长租公寓陷入争议。
由于交通封锁,一些长期公寓租客回乡后被困在家中,还有一些返城后无法进入出租屋。尽管各大租房纷纷推出房租、服务费等减免措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各种荒唐的“魔术操作”。
日前,有网友爆料,自如所谓的3月1日无义务解约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自如管家设置各种人为障碍,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
有网友向观察者网投诉,称遇到嘴柔就是“从地里抬价”。由于租户因封城而无法返回目的地处理租赁事宜,自如管家要求租户选择退租,要么让自如管家处理个人行李,要么以更高的价格续租。一位自如的前用户向观察者网感叹“你只能先享受自如的服务,然后再付房租。”
观察者网也注意到,长租公寓“花哨操作”的背后,存在长期盈利难题。
涉嫌当场涨价,自如屡遭批评
近日,“自如涨价”成为网络热议话题,不少自如租户在社交媒体上对此进行投诉。
有租户表示,自如所谓的3月1日无责任解约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自如需要一把密码锁,两个月无开锁记录;它还要求社区颁发极难获得的锁定证书;终止时间以移动时间为准。若回国后因社区隔离等原因无法立即搬迁,租金将继续支付。
租客认为自如将所有风险转嫁给了租客。
事实上,上诉租户的遭遇在自如租户中已经多次发生。其他一些自如租户在微博上表示,他们被自如管家“骗”了,“自如回复31办理无义务取消流程,他们必须搬走才能办理,但所有人都处于封锁状态,无法办理”根本动不了。”
有租户表示,自如此前的承诺已成为“表象”,当租户要求落实时,却无法履行义务,还遭到自如管家的嘲笑。
观察者网近日收到来自湖北、但长期居住在深圳的自如房客云曦网友的投诉。2月27日,她向观察者网抱怨,自己被自如“当场养大”。
云熙说,她1月初回到湖北,受疫情影响已经连续两个月无法在子如居住。然而,子如的房租却丝毫没有减少,她面临着巨大的租金压力。
近日,子如的管家通知她,房子即将到期。她可以选择在3月1日终止合同,而无需承担任何义务。如果因湖北封城而无法返回深圳,她可以请自如管家帮忙收拾行李。如果你继续选择住在那里,四月份可能会面临涨价的情况。至于涨价幅度,要看当时的物价情况。
云熙既然和室友住在一起,这两个月的水电费应该不会平摊,但子茹的管家却告诉云熙“别担心。”
对于自如用户的体验,一位自如前租户向观察者网总结道“只有在交房租之前,你才能享受自如的服务。”
自如的粗暴对待很快招致舆论批评。观察者网发现,该话题的微博浏览量达到1亿,讨论量超过12万。
随后,自如CEO熊林于2月10日在微博紧急声明自如的定价系统实行集中管理,一线人员无权随意调整价格;客户续租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很少见,主要是由于客户从长租改为月租或季租,或者房价明显低于区域内同地点。自如团队绝对没有应对疫情的价格操纵手段。
不过,外界并不相信熊林的解释。熊林被迫于2月20日再次在微博发文解释,这次他说出了“狠话”“自如近期的价格调整是由于产品更新类型不同,根据市场价格变化制定的系统价格调整,我敢说。”不敢说百分百合理,但绝对不存在利用疫情的卑鄙阴谋,如果有利用疫情涨价的情况,我和整个管理团队将立即辞职。”
观察者网注意到,熊林在微博发帖后关闭了评论功能。
长租公寓的残酷发展
既然这场舆论危机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包括自如在内的长租公寓都有不少“黑历史”。
我国长租公寓起步于2017年,当时国内涌现了数十家长租公寓管理公司。子茹和丹克是其中的佼佼者。
然而,长租公寓的兴起却伴随着野蛮发展的“原罪”。2018年,各大长租公寓竞相高价抢房,推高租金。当年8月17日,时任我爱我家副总裁的胡景辉炮轰自如、蛋壳等长租公寓运营商,称他们以高于市场价20至40元的价格争夺住房,加剧了北京等城市的租金价格。上升。胡景辉还预测长租公寓盲目满足资本市场胃口而过度扩张,两年内必将爆发。
当时,长租公寓行业发展如火如荼,各家都在疯狂扩张,甚至动用了“出租贷”等边际手段。长租公寓的盈利模式一直没有解决。
所谓“租金贷”,是指长租公寓管理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引导租户申请贷款,向长租公寓管理公司预付一年租金,由租户再偿还。每月向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由于长租公寓管理公司一般按季向房东支付租金,因此长租公寓可以积累庞大的资金池,以进一步快速扩张。
正如胡景辉所言,长租公寓在2019年“爆发”。据统计,去年因缺乏资金而跑路的长租公寓多达45户。
经济观察报曾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一套公寓的市场租金为4000元,而购房成本往往占70%,即支付给业主的费用为2800元;装修费用包括硬装修、软装修、家具、家电等7万元,前五年摊销,平均每月费用约为1166元;再加上每间房每月500元的运营费用,粗略计算,这套套房每月的总费用为4466元。也就是说,前五年基本没赚到。
观察者网还注意到,长租公寓国内税负包括12%的房产税、6%的增值税、25%的企业所得税,以及1%左右的其他附加费。企业综合税负达到17%。对于长租公寓来说,资金压力极大。一旦入住率下降,可能会出现高额损失。
在这种商业模式下,长租公寓频频走错路就不难理解了。“租金贷”缓解现金流压力;抢房的目的是为了规模优势;他们甚至不惜将新装修、甲醛超标的新房直接出租出去,引发了自如的“甲醛门”。
发展题如何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对于资金链本来就紧张的长租公寓企业来说是又一次消耗。其中就有子茹。
据自如公开声明,公司已通过减免服务费、新签约零押金、向全国业主按时缴纳租金、询期间合同到期业主等方式,安置了9000余名租户。流行病推迟了终止。投资近5000万元。
面对社会批评,自如母公司、链家董事长左辉在朋友圈表示在这波疫情下,长租公寓理论上有四种策略A、与业主协商降低租金,同时降低租金。租户的租金;B、房东和租客双方基本按照原合同履行;C降低房东租金,但按照与租客的合同履行;D按照与房东的合同履行但减少租户的租金。
自如采用策略B,如果真的选择D,没有一家公司能存活超过2个月然后消亡。
即使是自如这样的龙头企业,也很难进行全面的租金减免。业内另一家公司蛋客甚至使用了“要求房东减租,而租户继续收租”等“反常”做法。
长租公寓该如何应对内忧外患?
近日,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与新派公寓创始人王戈宏联合发布了《关于设立“国家租赁业专项信用扶持基金”支持我国租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建议中提到,国家租赁业缺乏资金、政策支持,加上包机模式的先天缺陷,造成了持续发展的瓶颈。
该提案联合了行业排名前30的长租公寓企业,是全行业寻求支持的集体声音。建议指出,欧美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当成熟的金融体系,但国内从事租赁行业的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来自风险投资和租金收入,在现有体系下无法从银行获得廉价的长期资金。于是,一些企业被迫使用“租赁贷款”,最终爆发。
建议国家设立相关产业扶持基金,以低息、长期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租赁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评级咨询等机构合作建立新型信用评价体系,建立政府担保。为租赁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提高银行对租赁业企业授信的积极性;与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我国租赁业保险体系;借鉴银行信贷部门的机制,成立资金审批委员会,对租赁机构贷款资格进行审查。
贷款支持和担保还不够。长租公寓也需要“修炼内功”。
巴乐图研究院院长高猛向新京报指出,疫情将导致一批小型长租公寓企业被淘汰,剩下的长租公寓要加强防控和进行自救。
“短期来看,疫情导致租户减少,企业应聚焦现有业务,改善租户体验,利用各种措施尽可能留住老租户,延长租赁期限,通过老租户引入新租户,从而增加租户数量。”同时,尽可能节省不必要的开支,暂时停止住房扩建,减少消费。”高猛表示,从长远来看,长租公寓运营企业必须认识到,行业已经过了粗放式发展阶段。要进行精细化经营,追求健康的现金流,尽快实现盈利。
贝壳研究院租赁分析师黄辉指出,随着疫情后续发展和控制,租赁需求将逐步恢复,包括节后租赁置换需求和毕业季租赁需求的释放,市场会逐渐恢复的。“住房租赁行业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黄辉强调,品质住房是消费升级背景下的必然需求,也是消费者用脚投的结果。市场需求是长租公寓发展的根本动力。
本文为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本篇文章主要为诸位解了一些关于疫情期间的租客感叹只有在交租前才能享受到自如的服务和疫情期间租客房的相关话题,希望能得到各大网友的喜欢。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