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跟大家谈谈一些关于(上海战疫录)自述二度抗疫的武汉护士王荣这一次为队友服务,和武汉疫情医护情侣对应的一些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王蓉在武昌方舱医院工作。受访者提供
王蓉在武昌方舱医院工作。受访者提供
中新网上海5月9日电陈从耀、王蓉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理室副主任。2020年武汉疫情最严重时,她在武昌方舱医院负责护理管理。作为当时武汉第一家开业、最后一家关闭的方舱医院,武昌方舱医院运营了35天,收治了1,124名确诊的轻度COVID-19患者。全体医务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零投诉。
今年4月2日,王蓉主动报名帮助上海抗击疫情。这次的工作与2020年有所不同,从每天考虑护理人员和患者管理的方方面面,到为援沪医疗队提供后勤物资保障,具体的体验是怎样的?她是这样说的
我院医疗队接管新博览中心方舱医院。这次我负责后勤物资保障和宣传工作。我不仅要参与方舱医院的物资协调和管理,还要保证酒店165名住客的日常生活和福祉。防护材料和其他材料的供应和安全,包括这些材料的申请和发放。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新的工作体验。
王荣物资搬运中心受访者提供
刚到上海时,由于疫情大面积蔓延,物流暂停,很多物资都比较紧缺。在我院上海援鄂医疗队队长沉波主任和副队长刘岩主任的帮助下,我联系了上海市、区政府和上海救助指挥部,畅通了物资申请的途径;同时,我协调爱心企业、红十字会和慈善组织全力筹集物资,使我们的防护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在最初的20天左右,物资经常到达,通常是在吃饭时和深夜。只有我和另一位年轻护士负责管理驻地酒店的物资。庆幸的是,医疗队的男同胞每次都积极帮忙。当所有货物到达后,我们会严格消、清点,并按人分配给每个队员。
方舱医院里的物资也要尽可能的协调。有一天中午,一名队员告诉我,防护面罩很容易松动。此时,距离队员们进入机舱只剩下20分钟了。为了消除医护人员对防护装备的顾虑,我慢跑两公里来到方舱医院仓库,确认N95口罩的安全性,并换取了其他队员想要使用的N95口罩。
王荣与队友合影(左三)。受访者提供
还有一次,凌晨2点,我正要进舱时,护理组长给我打了紧急电话,担心提供的N95口罩的安全性。我和物资组的护士立即送来了新的口罩。一小时后交接完毕,小护士道“王主任,既然知道提供的口罩没题,为什么还送,大半夜的!”我解释道“我们刚刚接管了船舱,很多队员一进船舱就担心他们会特别紧张、焦虑,仅仅解释可能并不能缓解他们的焦虑。我们现在要进行2个小时的往返,让他们感到更安全的工作是值得的。”
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医疗机构。每一批物资到达后,我们都要精心策划。我们不仅要考虑个人需要、工作需要、大小,还要考虑个人品味,尽量兼顾各方面。湖北人的饮食口味与上海人不同。队员们口味偏辣,要协调膳食,要求湖北风味的调料。天气炎热,中央空调无法使用。我需要协调冷却和散热供应。有的队员长期吃药,也有暂时需要吃药的人,这些都需要患者的配合。通常,一种药物需要几个小时来整理多种信息来源。各种信息的快速获取也是方舱医院未来运营中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
无论是武汉、上海还是全国其他地方的抗击疫情,努力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医护人员,还有全国各级政府、卫生机构和普通百姓。每个人都有坚定的信念,正在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我相信我们会很成功。尽快战胜疫情。
护理人员是抗击疫情第一线的主力军。他们中的许多人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和2000年代。他们积极向上,不畏艰难。他们用坚定的信念,践行南丁格尔在抗击疫情中的“人道、博爱、奉献”。“护理精神。
王荣与队友合影。受访者提供
经历了两家方舱医院的防疫,我深深感受到中国政府的防疫政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防外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根据情况不断调整防控措施。的情况。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一名高级护士,希望护理同仁能够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把当前形势和人民健康需求与疫情常态化、平战融合、智慧医疗等未来趋势结合起来,让我们的专业更深入、更科学。现代护士必须始终敢于探索、乐于奉献,以丰富的专业内涵诠释新时代的南丁格尔精神。超过
(上海战疫录)自述二度抗疫的武汉护士王荣这一次为队友服务和一些关于武汉疫情医护情侣的相关题,今天就讲解这里了,如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记得关注订阅本站。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