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新版防护指南全文是什么?
1.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指南
门急诊科COVID-19预防和控制指南
住院病房COVID-19预防和控制指南
外科COVID-19预防和控制指南
消化内镜中心COVID-19防控工作指南
传染病病房COVID-19预防和控制指南
儿科COVID-19防控工作指南
生产中COVID-19防控指南
眼科COVID-19防控工作指南
耳鼻喉科COVID-19疫情防控指南
口腔科COVID-19防控工作指南
医疗技术部门COVID-19预防和控制指南
血液净化中心COVID-19防控工作指南
一、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指南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应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定》和《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感染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的要求。
医疗机构应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个人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意识,掌握COVID-19防治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规范消、隔离、防护工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
降低医务人员暴露风险。发热门诊、隔离观察区、隔离病房设置三个区域、两个通道、一个缓冲间。有条件的可设置负压病房;普通病房内设立过渡病房,收治需要排查的患者。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规范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要求,做好门诊和病房区域的通风管理,根据诊断时可能存在的暴露风险,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治疗及护理操作,如下
1、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上干净的手套,摘下手套后洗手。
2、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溅到时,应佩戴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渗隔离衣。
3-当可能发生呼吸道接触时,请佩戴外科口罩。
在严格执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收治患者疾病的传播途径,参照《医院隔离技术规定》-WS/T311,选择加强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等感染防控。传播和/或空气传播,严格执行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乳胶手套等隔离要求。
在COVID-19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将根据接触COVID-19的风险,在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增加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等防护措施。对疑似或确诊的COVID-19患者进行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加强空气隔离和防护措施。根据不同岗位暴露风险的差异,按照相关文件要求选择防护用品,并根据风险评估进行适当调整,以实现以下防护
1-一级防护预检分诊点、普通急诊观察区、门诊、普通病房、重症监护室、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区、医务人员医学观察区、隔离病房潜在污染区工作人员、以及普通患者手术、非COVID-19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外的安保、清洁、医疗废物转运等工作人员;一级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等。
2-二级防护发热门诊、隔离病房、隔离重症病房,对疑似、确诊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和检查,消供应中心对新冠病病房内物品进行回收、清点、清洁、转运、陪护疑似、确诊患者时患者尸体检查和处置过程中,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手术,以及检测COVID-19核酸时的二级防护措施。二级防护主要防护用品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一次性工作帽、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
3-防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手术以及对COVID-19进行核酸检测时,可以使用防护;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尸检时可采用3级防护。防护主要防护装备正压安全帽或综合防护呼吸防护器、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应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进行手卫生。戴手套前要洗手,脱掉手套或隔离衣后立即用流水洗手。
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时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
1-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佩戴防护用品流程
医护人员通过员工专用通道进入洁净区。如果可能的话,他们可以更换衣服、裤子和工作鞋和袜子。认真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帽子、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一次性隔离衣、护目镜。或者防护面罩、手套、鞋套。
2-医护人员离开隔离病房脱防护用品流程
医护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第一清除区。手卫生后,依次脱下防护口罩或护目镜、一次性隔离衣、鞋套、外手套,放入专用容器内,进行手卫生。
在第二个清除区域,脱掉医用防护服、内手套和靴套。手卫生后,摘下医用防护口罩和一次性帽子。手卫生后,换上医用外科口罩,进入洁净区。
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洗手并消。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或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下班前要做好个人卫生,注意呼吸道、粘膜的保护。
严格落实锐器伤预防措施。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洗、消。
2.清洁和消指南
环境表面清洁消
1-遵循原则
严格遵循《医院消卫生标准》、《常用物体表面消剂通用要求》、《医疗机构消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消管理规范》、《关于《全面准确开展环境卫生消工作》等文件要求。
2-感染防控要点
加强环境物体表面的日常清洁和消,消除被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潜在的传播风险。
按照单元化作业的原则,加强高频接触表面的清洁消。
严格执行医院环境清洁消制度。对于明显污染的情况,应先进行去污,然后再进行消。消时可使用500mg/L含氯消剂,也可使用具有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剂。
应使用有效的消湿巾擦拭物体表面,也可以使用超细纤维抹布;地面清洁、消应使用超细纤维地布;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保持清洁工具清洁、干燥,机械热集中清洗消、干燥。使用过的或被污染的清洁工具未经有效重复使用,不得用于下一个患者区域或诊疗环境,防止病原微生物交叉污染。
预防性消与准备性消相结合。医疗区域每天至少消一次,预防性治疗;中高风险区域每天至少消两次。如有明显污染,请随时消。经常接触的表面应更频繁地消。
3-终端清洁消
一旦患者出院或转至其他科室,应立即对病区或患者区域进行终末环境清洁和消,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以“床位单位”为基础,有序开展终端清洁消工作。从医用织物到环境物体表面,先清洁后消,从上到下,从相对干净的物体表面到污染的物体表面,清除所有污染和垃圾。可移动的医疗设备和家具在移动前应就地有效清洁和消。
消时可使用500mg/L含氯消剂,也可使用具有同等杀灭微生物作用的消剂;若有明显污染,应先清除污染,再进行消。
必要时可采取强化终末消措施,即在上述清洁消措施的基础上,采用过氧化氢汽化/雾化消、紫外线照射设备消或具有同等微生物杀灭效果的消方法。根据产品说明进行消。
4-对疑似或确诊的COVID-19患者接触过的表面和地板进行清洁和消
当发现疑似或确诊的COVID-19患者时,患者离开环境后,应对患者周围的表面和地板进行清洁和消。消可用1000mg/L含氯消剂至少30分钟,或采用等效方法。具有杀灭微生物作用的消剂。如果是留观病房,每天必须消不少于两次。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先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去除污染物,然后用1000mg/L含氯消剂或500mg/L二氧化氯消剂擦拭消30分钟;或使用吸附剂一次性完成物品消。
保持环境干净整洁。
5-注意事项
遵循“五该做、六不该做”的原则。“五要”是隔离病房定期消、终末消;更频繁地对医院拥挤场所的环境表面进行消;对经常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更加频繁地进行清洁和消;垃圾、粪便等和污水必须收集并无害化处理;个人手部卫生一定要做好。“六不”是不对室外环境进行大规模消;不进行外部环境空气消;不直接使用消剂对人员进行消;有人时不要使用化学消剂对空气进行消;不要使用戊二醛来消空气。对环境进行擦拭、喷洒消;不使用高浓度含氯消剂进行预防性消。合理使用消剂,采取科学规范的消措施,避免过度消。
使用合法有效的消剂。消剂的用量、作用时间及注意事项请参阅产品说明书。
消剂对物品特别是金属有腐蚀性,对人体有刺激性。配制消剂和实施环境清洁消措施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指南的话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各位还想了解更多最新版防护指南全文是什么?的相关内容,记得关注并收藏本站!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