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近期南方强降雨为什么持续这么久,强度这么猛?

对于网友都想知道的六近期南方强降雨为什么持续这么久,强度这么猛?和这样的2019年下雨这么多题,本文有详细的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6月以来,我国南方出现连续强降雨,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局地强降雨重叠度高的特点。7月4日至10日,重庆、贵州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降雨。小编独家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健、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永光、国家气候中心适应气候变化办公室研究员黄磊、国家气候中心副研究员翟建清。气候中心等专家从多个角度详细解读近期南方强降雨情况。

近期南方暴雨有多严重?

6月2日至7月12日6时,中央气象台连续40天发布暴雨预警,成为2007年启动暴雨预警服务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这从近期南方的暴雨就可见一斑。

气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入汛以来,截至7月10日,我国南方地区已发生15次大范围强降雨事件。其中,6月11日至7月10日,主雨带北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中心位于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湖北东部、安徽南部、浙江中部等地。浙江、安徽、江西局地面累计降水量超过800毫米。

许多地方的日降雨量超过了历史极值。例如,7月4日至10日强降雨期间,湖北黄梅、习水、江西吉安、峡江、湖南隆回等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降雨量均超过极值。

6月1日至7月9日,湖北、安徽、江苏、贵州、浙江、重庆、湖南、江西、上海、广西、四川等省份共有85个站累计降水量超过常年降水量一半。

暴雨给长江流域防洪带来巨大压力。6月1日至7月9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达3699毫米,比1998年同期多548毫米,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

第二个题近期降雨情况与1998年同期相比如何?

7月12日零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井内,湖水溢出红色标记——“1998年洪水位2252M”,这标志着我国水位最大的淡水湖突破了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价值。

一个令人担忧的题是,与1998年我国南方暴雨事件相比,此次长江中下游的降水情况如何?

“综合考虑范围、持续时间和降雨量发现,6月27日以来我国南方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综合强度为1961年以来第五强。”翟建清说道。

与1998年洪水相比,今年6月27日至7月9日南方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从区域看,1998年暴雨覆盖了江南大部分地区,超过250毫米的地区集中在江南北部和广西东部。不过,今年的强降雨分布在北方,集中在江淮、江汉东部、江南大部、重庆等地。贵州等地,超过250毫米的地区集中在湖南西北部、湖北东南部、江西北部、安徽西南部、闽西等地。

三近期南方暴雨为何陷入“车轮战”?

6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频发强降雨。其频率不仅体现在强降雨过程的次数上,还体现在强降雨接二连三、间隔时间很短的情况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马学谦解释说,这主要与今年6月以来的大气环流情况有关。

对我国影响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稳定、不活跃的暖深天气系统。其外围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是向暴雨区输送水汽的重要通道。

具体来说,今年6月以来,副热带高压较往年同期偏强,其外围的西南气流将孟加拉湾或我国南部海域的丰富水汽输送至我国南部海域。我国南部;同时,北方的冷空气活动也比较频繁,造成了南方地区冷暖空气不断交汇的局面,导致频繁、持续的强降雨。

第四梅雨惹祸了吗?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多,气候似乎越来越反常。那么,此次持续强降水的背后是否是异常气候在起作用?据王永光介绍,引发这次强降水过程的是“怪物”——梅雨。具体来说,梅雨来临较早、梅雨锋较强,是造成长江中下游梅雨季降雨量异常偏多的原因。

今年,江南地区梅雨比往年提前7天,长江中下游梅雨“主战场”于6月9日打响。原来,夏季今年南海季风爆发较早,6月上旬至中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北。两个因素共同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提前出现暴跌。

另外,这只“怪物”还从其他地方获取能量,使得美玉战线变得更强。2019年秋季发生弱厄尔尼诺事件,同时印度洋北部海温异常温暖,导致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强。与此同时,中高纬度地区经向环流发展,冷涡活跃,冷空气向长江中下游移动时爆发力更强。受此影响,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汇聚,导致梅雨锋较强,长江中下游降水明显偏多。

五未来雨带将如何移动?防洪压力是否会减轻?

7月以来,我国主雨带仍保持西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11日至12日,主雨带分阶段北移。

短暂间歇后,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7月13日至16日,主雨带将南下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期间,强降雨主要地区将出现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重庆东部、贵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也将有强降雨。来大雨,局地大暴雨。马学谦提醒,这与4日至7日的强降雨带重叠较大,需关注降水叠加影响。

即使7月中下旬雨带东段北移,长江流域防洪压力也不会缓解。长江中上游的显着降水仍将对高水位的河流、水库和湖泊构成威胁。

题六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会更加频繁吗?

每当暴雨、高温、飓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时,大自然都可能向人类发出警告信号。那么一个引人深思的题是未来,此类极端事件是否会越来越频繁,甚至成为“新常态”?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21世纪世界部分地区高温暴雨事件将增多,干旱加剧,威胁粮食、水资源和能源各国的安全。

“虽然目前很难将单一天气气候事件直接归因于全变暖,但在全变暖的背景下,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确实在增加和加剧。”黄磊说。

事实上,在全变暖的背景下,自1951年以来,我国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得更强、更频繁、持续时间更长。

气候模型预测表明,如果不控制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未来全范围内一些极端事件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将大幅增加。到21世纪末,陆地地区出现高温热浪事件的概率将是目前的5-10倍,全大部分地区极端强降水事件的频率也将增加5-10倍。

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我国应对极端灾害的能力。要把极端灾害作为适应气候变化的核心内容,强化极端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开展重点区域、评估应对气候变化对重点行业的影响,加强生态环境气象服务,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

关于对网上对六近期南方强降雨为什么持续这么久,强度这么猛?和2019年下雨这么多的热门话题内容已解完毕,大家怎么看呢?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