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年爱国人士事迹?
2021年中国十大爱国人物事迹
1、张定宇身患绝症坚守抗疫第一线的人民英雄
【人物与事迹】
武汉金银潭医院是第一家收治COVID-19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的患者全部是重症、危重症患者,成为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作为院长,张定宇日夜坚持,果断决策,处理得当,带领全体医护人员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张定宇本人还是一名病人。2018年10月,他被诊断患有ALS。当新型冠状病袭击武汉时,张定宇隐瞒了自己的病情,无法照顾感染新型冠状病的妻子。他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2020年9月8日,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2.陈露在洪水中救人而牺牲的消防员
【人物与事迹】
2020年夏天,安徽省庐江县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围堤决口。约6500人被洪水困住,情况危急。当天,安徽省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指导员陈露率队奔赴5个乡镇,连续奋战,成功转移群众2665人。救援过程中,缺口突然扩大,救援队员乘坐的橡皮艇被卷入漩涡翻滚。陈露壮烈牺牲,年仅36岁。
“放心吧,我会保护庐江的。”这是陈鲁对父亲的承诺,也是他对国家和人民用一生兑现的承诺。
3、张桂梅一位改变山区女孩命运的慈善校长
【人物与事迹】
2000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许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建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题。
2007年,张桂梅成为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她向公众讲述了自己的梦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该国唯一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专门针对女孩。贫困家庭的女孩子读书。建校12年来,已有1645名大山姑娘考入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出贡献。
就在华坪女子中学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张桂梅的健康状况却每况愈下,患上了10多种疾病。张桂梅说“当我听到学生大学毕业后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时,我就觉得值得,他们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这就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存在
4、万作成、熊庚祥创建爱心厨房,温暖了无数人
【人物与事迹】
万作成和熊庚祥是一对生活在江西南昌的普通夫妇。他们今年60多岁,在江西省肿医院附近经营一家露天厨房。从2003年开始,这里还成为了共享的“抗厨房”。
最初,老两口在肿医院旁边的巷子里经营着一个油条摊。每当摊位打烊时,病人家属总会来借锅做饭,夫妻俩从不拒绝。随着求助的人越来越多,万作成夫妇买了10多套厨具和煤炉。通常一天有近300人前来做饭。由于设备是大家共用的,这个厨房被亲切地称为“抗厨房”。
为了维持“抗厨房”,万作成夫妇开始收取少量费用,做饭时收取0-5元。后来煤价格和电费上涨,两人支撑不住,就每菜加收1元。人民币保持收支平衡。每年过年期间,厨房免费使用。
万雄夫妇的初衷很简单“有些病无法治愈,但可以帮助患者吃得更好,让家人少一些遗憾。”他们还经常开导、帮助患者,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
厨房的墙上贴满了电话号码。这些是使用厨房的患者家属留下的。为了表达谢意,他们邀请老两口到家里做客。
5、王海立下赫赫战功的志愿军英雄
【人物与事迹】
王海1944年5月参加革命,1946年6月入伍,1950年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带领年轻的人民空军第一营,战斗了十几年。与被誉为“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一起出战80次,击落敌机29架,其中他本人击落敌机9架。由于战绩突出,该旅后被命名为“望海大队”。
志愿军回国后,王海历任师长、副司令员、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司令员等职,曾任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1988年9月,受中共中央任命。军事委员会授予空军上将军衔。王海几乎经历了空军发展的所有历史时刻。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一架带有九颗红星的米格15战斗机。这就是王海当年驾驶的功勋飞机。
2020年8月2日,95岁的前空军司令员王海江在北京逝世。
6、王勇疫情期间志愿服务、保障医疗的快递员
【人物与事迹】
处于武汉抗击疫情最前线的金银潭医院就在王勇的服务区。2020年除夕夜,王勇得知金银潭医院护士找不到回家的车,便在网上寻求帮助。他说服家人赶到金银潭医院,将护士送回家。看到那么多医生护士连续工作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王永新决定不回家团聚。大年初一,他连续送30名医生护士回家。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就动员自己的朋友圈来帮忙。司机短缺太大,王勇联系了很多公司,终于找到了医护人员。
出行题解决后,王勇联系多方让便利店重新开业,解决了多名医护人员的用餐需求。疫情期间,王勇成立了专项医疗服务组。只要医护人员在群里喊一声,王勇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就会出来解决题。
7、谢军与时间赛跑的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
【人物与事迹】
2020年6月,北斗三号全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代表北斗全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谢军与北斗的故事很早就开始了。1982年,谢军大学毕业后进入航天事业,参与了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海洋二号卫星等国家航天重大工程。他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来打造北斗卫星。安装了自行研制的精确原子钟。2004年,谢军担任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
在北斗三号卫星研制过程中,谢军团队创造性地实现了卫星量产,仅用一年零14天就将19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创下了航天发射史上的新纪录。
8、叶嘉莹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
【人物与事迹】
叶嘉莹,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南开大学教授。
20世纪50年代,叶嘉莹在台湾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兼职教授诗歌和音乐。几经波折,叶嘉莹于1979年回到祖国,成为当时南开大学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学老师。
七十年来,叶嘉莹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不仅精通传统诗词,还融汇中西文化知识。与以往的学者相比,她是一位更贴近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师。
几年来,叶嘉莹先后将全部财产3500万元以上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并设立“嘉陵基金”,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9、毛祥林求脱贫出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
【人物与事迹】
毛祥林,重庆市巫山县朱仙乡夏庄村村委会主任。
毛祥林在偏远山村待了43年,坚持艰苦奋斗。他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法,在悬崖上凿石修路。耗时7年,铺设了8公里的“险路”。
2005年以来,他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促进风俗习惯的转变,提振信心和志气,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村民脱贫致富摆脱落后,过上富裕文明的生活。毛祥林冲破悬崖、铲除贫困根源的事迹传遍全国,赢得广泛赞誉。还荣获“时代模范”、“最美奋斗者”、“国家扶贫”等荣誉称号。
10、国家检测一号队不畏艰险丈量祖国山河,不改1967年初的初心
【人物与事迹】
2020年5月,国家测量队第7次测量珠穆朗玛峰高度,最终确定珠穆朗玛峰最新海拔为8848-86米,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测绘技术的伟大成就。
他们两次奔赴南极,7次勘测珠穆朗玛峰,39次进入内蒙古荒野,52次深入无人高原,52次踏入沙漠腹地……团队成立以来1954年,国家测量队徒步总行程超过6000万公里。这相当于绕地超过1,500圈。国测队的历史,就是一部英雄挑战生命极限的历史。团队成立以来,已有46名员工去世,其他很多人的名字都很难找到,甚至连墓碑都没有立起来。他们的人生只有大地才能见证。
二、读完《响亮的脚步》后您有何感想?
以鹰的敏锐、蜜蜂的勤奋、骆驼的谨慎,这个春天,他们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保障了全面的物资保障。
新型冠状病疫情突然爆发,武汉告急!汉川告急!危机时刻,一场保卫汉川的疫情保卫战打响了。这是一次遭遇战,也是一场硬仗。有句话说兵马前行,粮草未用。汉川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综合物资保障组通过采购、上级拨款、社会捐赠等方式,全力保障各医疗机构各类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在防疫物资保障的特殊战场上,他们用铿锵有力的脚步丈量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踏实每一步团结协作,各司其职才有基础
从1月23日开始,物资保障小组通过多种方式储备应急防控物资。负责运输的彭良波和张勇跟随汽车前往孝感、武汉准备物资。有时他们必须来回数百公里。装货、卸货、运输,一天下来,他们累得“散架”了。即便如此,依然马不停蹄地前行。
物资保障小组位于汉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仓库内。由疾控中心供应科、财务科、科教科、妇联、工会等7名同志组成,其中女性6名。他们清楚地明白,入库的物资都是前线急需的,一刻也不能耽误、浪费、闲置。必须尽快分发到各个医疗机构。他们在队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陈凤莲的带领下,各司其职、团队协作,已经超负荷运转一个多月了。
仓库储存的各类物资涵盖50多个品种,主要有防护服、口罩、隔离衣、防护口罩、防护眼镜、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帽子、一次性鞋套和红外测温仪,以及各种消物资。材料种类繁多,规格各异。为了保证工作中不出差错,他们分工明确。每一份收到和发放的物资都建立台账,每天进行盘点、统计、报表,确保每一份物资的来源和来源。流程清晰。
步步为营科学应对、沉着指挥、有技巧
与其他领域的标准化管理一样,库存物资的及时准确配送,需要全局观观察处理题,科学应对,冷静指挥。
物资发放主要以集中计划为主,平均每天13次。配送对象覆盖全市各市级医疗机构和29个乡镇卫生院及防治点。物资分配计划根据系数科学计算,审批程序严格审核,按令分配。
抗击疫情的斗争正处于胶着状态,上级调拨的物资和社会捐赠的物资不断增加。2月10日,汉川市救灾物资储备开始接收物资。汉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应科科长周宜松带领5人小组看守仓库。仓库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为确保安全出口,所有车辆都停放在指定地点,增加了搬运工作量。质量主管沉畅很快掌握了叉车驾驶技术,成为了一名搬运工。
一步一个脚印坚守初心、履行责任,是有办法的。
保护土地、尽职尽责,是每一位国库人的职业信念。
自从陈凤莲成为综合物资保障组组长后,为了方便工作和夜班,她每天都住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即使凌晨两三点乡镇医疗机构来领取应急物资,她也会第一时间赶到仓库。完全没有抱怨。
团队相互配合,气氛融洽。每个人都努力工作,争分夺秒地工作。每个人都日夜工作。从来没有午休,也没有人休息一天。每个人每天至少工作13小时,有时长达18小时。
蒋天负责统计、上报数据、制定分配方案。他整天处理各种账本和数据报表,没有出过任何差错。有时整理完资料,天已经亮了。高强度持续劳累会导致颈椎不适,有时还会出现头晕。当同事她要不要休息时,她微笑着回没关系,这是财务人的职业病。李鹏是江天的丈夫,也是队员。当他看到妻子的状况时,他只觉得心痛。由于日常与人接触复杂,夫妻俩住在酒店以确保安全,3岁的孩子则由爷爷奶奶照顾。
胡洁是团队中年龄最大的女同性恋。面对连续不断的工作,她从不抱怨苦、累。除了做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外,龙周、陈花娇、刘丽这对身材娇小的女同志,还经常客串搬运工。
正常情况下,一个多月的时间也许就过去了,但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这对于物资保障队的全体成员来说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关键时刻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用脚步丈量群众平安疫情,和2021年爱国人士事迹?对应的一些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No Comment